返回

喂食者协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四、是我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他发表第一篇论文之前两年,可见这份资料的详尽。当然以朗克凡的身份,每年参加的国内国外会议就有很多,这上面列出的,估计只是特别重要的,大概两年一次。

    我来来回回把这些信息瞧了好几遍,都没看出任何问题来。很正常啊,为什么朗克凡会色变离席而去呢。

    我会把这封神秘人发给我的邮件附件直接打印出来带去采访,是因为其中有一些我在网上没查到的东西。我本以为,这仅仅是个更详尽的背景资料,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估计问题就出在那些网上没有的信息里,这其中藏着解开“你是谁”秘密的钥匙。当然,以神秘人的风格,这只会是钥匙之一,连环套中的第一环。

    我比对了网上能查到的公开信息。第一篇论文的发表情况几乎到处都有,不是秘密,接下来几篇论文,花了些力气,但也都一一查实。然而那些学术会议,网上可查到的很少,偶有提及,也是出自朗克凡自己之口。学术会议是很小众的,搜索引擎抓不到也正常,而且我不知道这些会议的英文名称,估计输入的关键词也有问题。但基于“查不到就可能有问题”这条逻辑,这些会议是最可疑的。

    资料上一共列了六个国际会议,两年一次,跨度十二年。我猛然想,怎么这里面的间隔就这么规整呢?这又不是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我开始意识到,这些两年一次的会议是被精心挑选出来,呈现到我眼前的。

    全然不同的主题,相对规律的间隔,这意味着什么?

    不能吊死在网络上,这样的国际会议,中国未必只有朗克凡一人有资格参加。我通过上海社会科学院,电话联系到几位上海最知名的中年社会学家,打听这些会议的情况。第一位对这六场会议全无印象,让我险些以为这些会议是编造出来的;好在第二位就确认了其中三场会议是他知道的,但并未参加;而第三位社会学家,则参加过这六场会议中的一场。

    这是五年前的事了。

    “那个会,朗克凡也去了吧,您和他熟吗?”

    “对,他也去了,我和他认识,但没有多少私交。”

    “他在那个会议上发言了吗?我想了解一下他当时开会的一些情况,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

    “我没什么印象,记得他是提早走的。”

    “提早走了?”

    “应该是,五天的会议,我就在第一天见过他。”

    “呃等等,您说会期是五天?”

    “对啊。”

    “我想问一下,就您参加过的此类学术会议,通常会期是几天?”

    “短的两三天,长的会到一周。”

    “会不会有两三周那么长的?”

    对方笑起来:“那怎么可能,又不是去旅游。”

    破绽终于显现了。

    资料上写着的,朗克凡参加会议的周期,没有低于两周的。如果这些会抖只有五天左右,而朗克凡在第一天之后就离开了,那么他去了哪里?

    这些会议的地点都在欧洲,但我想,他绝不是跑去旅游了。

    资料上,他参与的最近一场国际社会学会议,是去年五月份,在瑞士举行的。就在我联系瑞士领馆,想要查询主办方以确认朗克凡的出席情况之际,我收到了新的名字。

    来自愿望满足器上的新名字,而且不止一个!

    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我原本以为,每一个愿望,愿望满足器只会闪一次,只会给出一个初始条件,然后一切就会渐次发生。

    但这次,它破例了。

    胡显阳,楼怀晨,方振,裘文东,王累,侯冠。

    一共六个新的名字。

    我立刻打开邮箱,没有新邮件。我随即在网上检索,在同名同姓的人里,最有可能的是:胡显阳,著名基因学者;楼怀晨,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方振,著名脑科学家;裘文东,著名心理学家;王累,著名数学家;侯冠,著名计算机学者。

    这些人的年纪,在四十至六十岁之间,都是中国当下该领域内最拔尖的任务,就像朗克凡在中国社会学界的地位一样。

    我判断出这些人的身份,只是基于朗克凡身份的相同模式推断,可对为什么这些人的名字会出现在愿望满足器里,却一点头绪都摸不着。

    难道说,这些不同学科的著名科学家,都和朗克凡一样,有着自己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将汇成一条线索,指引我解答那个“你是谁”的问题?

    如果是这样,那这条线索牵涉之深之广,也太耸人听闻了一点。科学家本该是最单纯的人,但如果科学家不单纯起来,尤其是这样级别的科学家不单纯起来,多可怕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我转念一想,嘿,尽管这些不同学科的学者有可能织成一张极宏大的网,但相对于那个“你是谁”的问题,相对于愿望满足器的神秘,这种宏大也并不值一提。

    这些想法,伴随着我的网络搜索,在我脑中生长发酵。突然,电脑响起提示音:有新邮件。

    我忙点到邮箱页面,又是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