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了。多数识字的rì本人都了解中华的文化,在最早,中华一直都是rì本的天朝上国,当时rì本敬畏中华。
大多数的rì本军人也一直都在学习中华的古代兵法,就是在后世现代也一样。不管是以前的侵略朝鲜战争,还是之后的甲午战争,rì本都是对中华进行全方位的试探。后来还是被突然冒出来的陈绍打败,这点也成为了rì本上下最为深刻的教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工作的重要xìng变得更加的突出。虽说rì本建立在中华的大部分间谍机关都被剿灭,但这些年,rì本又渐渐恢复了对华情报刺探,只是这种刺探变得十分低调和隐蔽。
尽管现在rì本在华的情报机关并没有以前那么庞大,情报刺探能力也没有你们健全,但rì本方面还是获得了很多的情报,特别是中华的工业能力。
中华的军事实力对rì本来说,很模糊。但只要从中华的工业能力和人口基数这点判断,rì本人都能得出一个很恐怖的结论。只要中华愿意,随时能够武装起几千万的军队。
七千万的rì本人,都能够武装起六百万的军队,那六万万华人,能够武装起多少的军队。直接对比一下就可以得出来了。
rì本并不怀疑中华的动员能力,就凭陈绍在中华的威望,动员几千万的军队并不困难。有甚者,有些rì本军方人事还认为,要是中华上下一心,到时候就是武装上亿的军队,也绝非不可能。君不见,就连苏联都武装起了近两千万军队,这还不是苏联的极限。
所以,当初东条英机才会想要去刺杀陈绍。他无时无刻不再盼望,中华大地再次陷入战火中,或者失去陈绍这个信仰般的领袖,大大打击中华上下的士气。最不济也能嫁祸他人。
这是rì本不甘心周围有个强大的邻居,想要再次成为亚洲老大的直接表现。也一种对自身忧患心里的表现,毕竟中华和rì本说句不客气的,那叫仇人,就算中间有德国在磨合,但仇恨的心里依然没有消退,迟早有一战。
东条英机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面对中华rì本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消化现在的占领区,等个几十年,当rì本完全自我壮大的时候,再找中华报仇。但这条路有个问题,中华会看着rì本壮大自己吗?
所以东条英机选择了第二条路,拉中华下水,将中华拉入战争的泥沼,消耗中华的国力,抵消双方的差距。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是很好的选择。刺杀陈绍,东条英机达到了目的。但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是如愿了,中华对同盟国宣战,也和盟军打在了一起。
而rì本也遇到了大麻烦,到现在东条英机还搞不懂,是什么事情让中华把怀疑的目光放在rì本身上,还露出那种证据确凿的样子。
当时rì本并没有动用任何rì本人参与,就连刺杀的人员都是德国提供的,完全没有任何线索可以说明rì本参与的其中。
要是东条英机知道,他的身边有一个间谍,或许是盟军方面派出了一支由“rì本人”组成的队伍加入了刺杀,那他就不会有疑惑了。
在外人看来,陈绍那句话很有可能是试探,但在他看来,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相当明显了,他不想用侥幸心理去考虑问题。所以他做出了这阶段rì军反常的举动,对中华他不敢存在任何侥幸。
还有一点让东条英机不得不这么做,中华那位帝王对rì本态度一直都不是很好,自己又受到了刺杀,在他看来,这仇恨大了。就算没有证据说是rì本做的,按照自古以来帝王的脾气,很有可能是宁可杀错也不放过。
所以,东条英机不敢存在任何侥幸的心理。而且在他看来,或许这件事还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个能够打败中华的好机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