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祸起萧墙(555B.C.-545B.C.)
反政府武装拼命射击。
栾盈的族人栾乐单手执盾,挥兵攀登云梯,率先登上高台,跳上去杀出一条血路,又顺台阶下去,从内侧打开宫门。范鞅带领士卒赶紧阻击,把栾乐硬从宫门捻了出去。
栾乐边撤边上车边开弓放箭,固宫里边大队兵甲一拥而出,栾乐光顾了瞄准,车轮撞在大槐树根上,胳膊骨折,随即被乱军大戟扎死(可能是钩断脖子,或者用戟翅的尖儿当胸戳个窟窿)。
反政府武节节败退,只好护着栾盈退回曲沃。
(这次战斗,奴隶斐豹立了关键性大功。作为奖励,范宣子从丹书上把他除名,免去了他的奴隶身份。
斐豹作为奴隶,想出战,需要经过范宣子特批。这是因为,奴隶在当时是没有打仗的资格的。打仗是国人(城市平民)的权力。城外农夫想参军,还都当不了战车兵,只能拎着武器在车下面走,当徒兵。而奴隶在军队中,只是当炊事员,干杂役。
春秋时代写了这么久,到现在才总算出了一个奴隶。可见夏商周三代的奴隶并不多,井田上的劳动者也都是聚族而居的宗族农夫,而不是买卖的奴隶——郭沫若老先生简单地套用欧洲社会演进模式到中国来,真拿他没办法。
既然当时的中国,奴隶名额有限,你想当奴隶,只有三条道可走。
一是打仗时候你当了俘虏,比如鄢陵之战的楚国俘虏,献给周天子,周天子安排他们在王府或者赏给大臣家里当奴隶。
姓臧的人,如果看一下甲骨文,发现你们这个“臧”字,就象一个竖立的眼睛被人用戈刺割,表示把战俘刺瞎,使他失去反抗能力,改当奴仆,听家主人旨意。所以“臧”字又顺从、良善的意思。
另一个当奴隶的办法是申请破产,卖身为奴,签几年奴隶合同,以劳役的形式还完债就恢复自有。
最后一个办法是去犯罪。范宣子创作了一部划时代的“刑书”,铸刻在鼎上,其中光割鼻子的刑罚,就有好几百条。所以古代犯罪很容易,牛惊了跑到大街上,主人就得交罚金,没钱就坐牢。但是古代监狱业不发达,房子本来就少,所以犯人们都必须整天出去干活(比如秦始皇让他们去修长城),或者把犯人及其家属变成奴隶,发给卿大夫家和官府里干活,就象请黑五类份子的子女去扫大街一样。
魏舒(魏绛的儿子)同志正事:
魏舒这个人,虽然在栾氏之乱,临阵倒戈,被范宣子挟持,致使栾盈功败垂成,是个首鼠两端的家伙。然而,魏舒这个人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改革家。
10年后,公元前541年,魏舒率军于今太原市西南25里处抵御山戎入侵部队。晋国战车在步卒的簇拥下接近战场,魏舒站立车上远眺,前方地势险隘、道路极其狭窄,现行的战车方阵根本无法展开,更谈不上驰驱回旋;而远处敌人步卒密集结阵,手持盾、戈,凭着有利地形,作好了围攻晋军的准备。
魏舒敢于冲破古制框框,他命令战车兵下车改为步兵。号令一出,大家谁都不动,因为战车兵都是贵族,至少是高级平民,良家子;步兵却是农夫。下车跟农夫站一排,就跟坐惯了宝马本田的人去挤公汽,太有失身分。魏舒怒了,把不下车的钉子户当即斩首,全军慑服,赶紧连滚带爬地下车。
魏舒直接把行军队形展开为作战队形。把五乘兵车甲士(15人)改编成三个伍的步卒。五伍二十五人组成小方阵,其中15名重甲步兵(战车兵改编)和十名轻装步兵(原来的步卒),集结成长短兵器相互配合,纵深7-8米的横队。
五个小方阵互相衔接成椅角之势,整体呈五陵形,即后人津津乐道的所谓“五阵”。排在最前边的一个方阵(前拒)都是老弱士兵,为了诱敌而设,仅五十人。中间的四个方阵按前、后、左、右配置,中部留空,以便在狭窄地形上依地形变化而舒缩。五阵配置,轻、重、疏、密各有不同,减少了冗长的布阵时间,伤亡只是影响方阵的大小,并不会造成缺口。
敌人戎兵一看晋国人拿老大爷打头阵,乐了,一拥而上,不料却前后左右挨打,不知所措,终于大败溃逃,魏舒化险为夷,克敌制胜。
魏舒以“毁车以为行(步兵)”的新创制打败善于山地战的戎狄,名声赫赫,对后世的军事学和军事行动具有深远影响(同时期的希腊人也有步兵方阵,但是笨拙的很,最后破于罗马人的凌厉攻势)。
魏舒后来还成为了晋国执政管,把祁氏、羊舌氏两块被灭族的土地分为十县,各县委派县大夫,代表君主实行有固定任期管理,打破贵族世袭采邑制,开郡县制度先河,一直沿用至今(当然,楚国人早就这么做了)。
这位受后世军事家敬仰的将军、政治家最后累死在狩猎的车中。
魏舒的改制并不意味着车战的衰退,事实上,在著名的城濮之战 (前632年),晋国动用兵车700乘,而到了前两年的平阴之战 (前555年)时,仅晋国的同盟者鲁、莒等国就各出兵车千乘。郑国伐宋,也能出动600辆兵车。“楚伐宋,获五百乘”,一个中等诸候在两年间丧失兵车逾千辆,远远超过了春秋早期大国的战车总量。到了平丘之盟时 (前5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