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一章 问鼎中原(B.C.607—B.C.590)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世纪的开始,楚庄王因病逝世,壮年而殇,不足50岁,葬在郢都郊外。今天,楚庄王和他夫人樊妃的墓在江陵城西北,仍然可以看到。
    楚庄王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发扬楚人“筚路蓝缕“精神,“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称霸中原,威播四方,使楚国霸业进入了鼎盛时期。伴随着骨头最硬的宋国都向楚投了降,中原诸侯几乎全部听命于楚——“天下大事尽在楚矣”。楚庄王同时举贤赏劳,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以法治国,不愧为春秋五大霸主之一,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一时期,希腊城邦国家中的“蛮族”,坚韧英猛的斯巴达人,可以与楚人相提并论的,也是通过三十年的战争,以武力组成了南部城邦“伯罗奔尼撒同盟”,在击败了以雅典为首的北部城邦“提洛同盟”之后,成为希腊众城邦的霸主,成为希腊说一不二的强宗。)
    我们曾经一直把晋国的流浪汉重耳比作丐帮帮主,如果这么比是合适的话,那齐桓公就是桃花岛的东邪,秦穆公是独霸西垂的西毒,楚成王是南帝(他毕竟自称王嘛),而中原善于搞笑的老顽童就非宋襄公莫属了。这同时代的五大高手,统治着我们可爱的祖国。有好些现代人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向往生活在美丽的春秋时期,但需要搞清楚,具体想生活在哪位高手的地盘呢?
    如果让您选择,估计楚国的云梦和性开放的齐国会人气最旺。接下来中原地区也集中了天下三分之一的人口。为了平衡一下人口密度,我会愿意去晋国,其实那里并非满眼土疙瘩和猫脸似的窑洞(窑洞是近几百年来树木砍光以后才复兴的穴居生活)。
    晋国类似如今的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狄人、戎人、“巴尔干”人、楚人,都在晋国混生活。那里没有盘根错节的公族势力,外来打工者很容易在官府找到个饭碗(晋献公当年杀光了群公子,给异姓能人腾出了地方)。而如果你去齐国,只能当个抱关击柝拣垃圾炸油条的或者建筑队的小工。去楚国也不太好,王权集中,有点类似未来的皇帝专制,没有个人的自由空间。
    去秦国的人估计也不多,因为那里是西部,当时的“西部”还没有“大开发”,据说春秋时代的秦国落后的连货币都没有,动不动就搞人殉。
    如果你是一个追星族,在春秋五霸里,不知你会追谁?我这里,郑重向您推荐楚庄王,他不像齐桓公那么不正经,不像宋襄公那么固执,不像秦穆公那么憨讷,不像重耳那么爱记仇——难道不是吗,他把出亡时期欺负过他的国君,全部狠狠报复了一遍。楚庄王也不像重耳、齐桓那么好色。齐桓是“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自己都承认了。重耳也一样,娶了无数老婆,到一个地方娶一个,越老娶得越多,连侄子晋怀公的媳妇也要了。而楚庄王没有什么色情故事,他抓到最妖娆的夏姬,并没有自己要,而是赐给了臣子;他的许姬被人调戏,他也没有计较。而齐桓公的小蔡姬改嫁,就把他老人家气个半死,发兵攻打小蔡姬的哥哥大蔡。 
    总体感觉,楚庄王同志是仁厚可爱的。他不杀胡乱喊话的晋使者解扬;他围攻郑国,看见郑国人哭他就缓攻;攻破郑国以后,他并不骚扰掠夺,而是开出城外三十里驻扎,取盟则归。陈国被他灭掉以后,他听人劝,又把陈国复国。叛而伐之,服而舍之,不愧是霸主之风度。在邲之战,晋军狼狈逃窜,楚庄王认为“止戈为武”(“武”字写法),不动干戈才是有武力,于是下令鸣钲收兵,勒马停车,放晋军一夜渡河回家。邲战结束后,楚庄王拒绝了“把晋军尸骨收筑为参观景点”的建议,深感自己“使二国暴骨,暴矣”。
    如果你是女的,你一定更喜欢楚庄王,因为他长得比较帅,虎背熊腰,少年即位,当政23年,比齐桓、晋文、宋襄、秦穆都年轻英武。楚庄王还基本上和秦穆公一样,都是憨厚人,是模范丈夫,他还非常懂得音乐欣赏(“三年不鸣”的时候听了很多音乐),并且收藏古琴。
    楚庄王拥有一架“绕梁琴”,是宋大夫华元献给他的,琴声袅袅,绕于梁间,循环不已,庄王乐之,七日不听朝。他这个“绕梁”、 与齐桓公的“号钟”、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被誉为上古世界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
    楚庄王也很讲求生活情趣,他喜欢养宠物,就是个头有点大,是一匹马(哈哈)。不过楚王宫很大,就是养鲸鱼也装得下。
    楚庄王那匹雄壮骏逸的大马,穿着五色锦衣,住在富丽堂皇的房子里,睡在设有帐幕的床上,吃切好的蜜枣干,用五十个人伺候它,最后,它得了肥胖症,胖死了。楚庄王非常伤心,决定用大夫礼仪安葬这匹胖马,宫廷演员“优孟”听到这件事,飞也似地走进宫殿中,号啕大哭,说:
    “听说大王的爱马过世了,我好痛苦啊,哇~~~。我认为,凭我们这样的大国,只用大夫礼仪安葬爱马,太草率了!请大王用君王礼安葬它,这样一来,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是一个贱人贵马的人啊!”
    楚庄王恍然大悟,立刻鞠躬,请求改正。楚庄王最大的好处是听劝,上文里边,好几个死罪的人,比如解扬、华元,一听别人劝告,他都饶了。好领导重要的是听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