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进硝烟的女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硝烟过后春来早 情为何物有谁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谁说商海无硝烟?一桩桩翻新的骗人把戏,一段段苦涩的爱情故事,一个个走进硝烟的女人…

        南国边陲的江北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早上四点,清洁工还没有扫街,木栏街几盏幽柔的路灯照着几个挑担的人,挑担人回顾一下,急忙一个右拐弯,消失在一条黑黝黝的小巷里。几个,再几个…,三个一群,五个一帮,断断续续。他们过了小巷,向河边走去。

        此时西边天的银钩如梦似的洒在这静谧的荒野之地,中越界河——海宁河淡烟流水。

        河边本是红朱石石坡,人为地凿了一踏一踏的石梯。人来人往,滑不溜湫。陈香、毛小凤、洪花郎等一行几人打着小电筒,步履艰难的往河边“滑”去。小木船早已等候,几个人加几担货物共一千来斤,客人催着船夫赶快往对岸撑去。

        从此岸到彼岸,也就50多米,每人挑的是什么货物,谁都没有时间过问,反正是商品就能卖钱,中国的边防军从来不理这帮挑客,进出方便,你主要在那边注意安全就行了,税务、工商也不管你,反正你是把产品卖给人家。抢劫的贼人也看你人多人少,一般成群结队个是安全的。

        小木船很快停靠在越方一侧的岸边,各人把货物搬上岸,交船费每人一元,木船继续回头接第二批客。

        从上岸到越南的龙哥桥头,是几百米长十多米宽的干枯鹅卵石河滩,其实岸上有小路,但为了安全,大家都走河滩,因为视野宽广。在朦胧的卵石上挑着百来斤健步如飞,挑客们用的是“无影脚”功夫---走得快,好世界。

        鹅卵石河滩旁的岸边,篙草林立,铁丝网时隐时现,竹签、地雷之类的战争遗物隐藏在软绵绵的沙地里。

        几个男的脚力好,走在前面,阿丽娇小,货担太重,距离慢慢拉长,只好“殿后”。龙哥桥隐约可见,大家进行了最后的冲刺。

        离桥头一百米,八十米,六十米…就在这节骨眼上,岸边婆娑的草丛里,一下窜出几个黑影,拦住阿丽的去路,两个把阿丽按住、塞嘴,四个抢货,阿丽连喊救命的机会都没有,快似流星般的动作,四个贼人连同货物一下子消失在篙草深处,两个按住阿丽的也撒手逃遁…

        阿丽痴痴地等着从不远处挑货过来的中国人,欲哭无泪,向他们诉说着刚才的遭遇,众人除了同情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帮得上忙,安慰几句后,也都速速走过…

        刚打开国门的越南,对中国人又恨又怕,但商品溃泛、国家封闭、再加上连年战争,对人民来说是雪上加霜。现在难得有中国人来卖货,很受欢迎。

        越南海阳乡的很多临时搬运工等候在龙哥桥头,小贩们把货交给他们,从桥头到海阳乡,三公里路程,五千元越南盾一担,相当于人民币七元多。

        龙哥河边的海阳市场就设在一条约五米宽五十米长的泥沙路上,如果是干杂食品类,就在货物下铺一张胶布,如果是碗碟类的就不用铺胶布不了。档口四角用四根竹杆顶起一张胶布,防雨防晒,就像现在海边的啤酒摊。如果还有多余胶布,又把档口后边围一张,就是最高级的档口了。总之,离不开胶布。

        这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市场了。摊位分配是按谁来的迟早来定,你来得早就霸占得大些,市场管理费每个档口收两角钱人民币;没有工商局,是越南村干部代收。

        小偷的的聪明令人叹为观止,堪比《湘西剿匪记》中的土匪,三两个掩护一个行偷,只要你一不小心,商品就会有中生无。如果是三贼以下的,大伙就把他们往市场外赶,贼们往番薯地里走,有时被番薯藤绊脚跌倒了,摊主们几个打一个,煞是好看。当然,贼数超过十个的,只有大喊“大家注意了,有贼群”。

        九点钟光景,曾华涛才到市场,华涛谐音滑头,所以很多人都叫他滑头。市场早已熙熙攘攘。

        “涛哥,来我这里摆。”

        陈香早就暗恋华涛,她把自己的货物往一边靠,让出一边摊位。

        “不了,这里太窄,我还是到街尾宽敞的好。”

        “过来,美女的话你都不听?我有事对你说。”陈香催促。

        华涛把货担放下,陈香迫不及待的说:“阿丽今早给抢了。”

        “什么?抢人了?”

        “是抢了阿丽的一担货。”

        “抓到人吗?”

        “没有,我们一共六人,一起上船的,大家都顾着走,当到龙哥桥头时,发现不见了阿丽,一下大家都没有留意,我们把货担交给挑夫,继续来海阳,大家都摆好摊了,还不见她的踪影,据后来到达的中国人说阿丽给抢了,洪花郎和张家雍还跑回去看,返来都说不见,再后来听说阿丽回去了…”陈香滔滔不绝。

        浪里淘金,赚钱艰难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