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最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 光和六年(下)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下找到了两个。一个二十来岁,一个年纪和徐福差不多,十三四岁。前者是个屠夫,后者是郭图的远亲。不用说,历史上的那个“鬼才”定是后者了。

    因见郭嘉年纪太小,和对待徐福一样,他也没有打扰,只是一样派了两个人远远盯梢。和徐福的终日游荡市井不同,郭嘉很好学,常常四五天不出门。这让荀贞很是迷惑,他记得史书上记载郭嘉“不治行检”,可从盯梢的那两个轻侠口中,他听到的分明是一个标准的乖宝宝形象。“不治行检”四字从何而来呢?也许是因没有近距离接触,故看到的都只是假象?

    ……

    不知为何,荀贞忽然很羡慕徐福和郭嘉,十几岁,正年少气盛,无忧无虑之时,又不知天下即将大乱,游荡市井也罢,闭门读书也好,都尽可随心所欲,而且他们的未来也十分清晰,都会在将来的乱世中成就大名,都会名留青史,为后人传颂。

    他喃喃自语:“可我呢?”他的未来会是怎样?

    ……

    天气炎热,蝉鸣噪人。他倚靠大树,远望明亮的天空。

    程偃不及小任细致,可也发现了他落落寡欢的异常,往常这个时候,荀贞通常都会加入轻侠们的谈笑,今天却看似十分孤单,好像有心事的样子,近前问道:“荀君,你怎么了?”

    几句曾在族宴上吟诵过的诗跃上荀贞的脑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到嘴边,却变成了另一句诗,他吟诵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文太守上任三个月里受到的种种憋屈历历在目,今日在太守府受到的斥责和无端的污蔑令人难堪,无法忍受,再有不到一年就是黄巾起事了,既在郡中无用武之地,何不挂印归家?

    他想道:“反正铁官已在掌控,也已侥幸博得了足够高的名望,我这一年多的北部督邮也不算白当。如今换了太守,新太守明显不待见我,我就是不顾他的羞辱,赖着不走,以后也难再有成就。与其如此,被困郡中,庸庸碌碌地度日,不如索性归家。回去后,还能亲自操练西乡轻侠和繁阳里民。罢了,便归去吧!……,等到黄巾起后,我的未来、我的命运会是怎么样尚且未知,今辞官归家,也只当是趁着黄巾还没起事,让我再过几天放/荡随心的日子罢!”

    做出决定,他顿觉胸中畅快,块垒尽消,长笑起身,说道:“取我印绶来!”

    程偃跑去后院,问唐儿要来印绶。

    荀贞不接,指了指大树,令道:“挂到树杈上。”

    院中诸人面面相觑,唐儿闻讯出来,问道:“少主,你这是要做甚么?”

    “我要回家。”

    “回家?”

    荀贞哈哈大笑,调笑似的说道:“是啊,回家。我想我的娘子了。”

    ——

    1,贤良方正。

    两汉的察举有常科(岁举),有特科(特举)。

    孝廉是常科,每年都有。贤良方正是特科,常在灾异之后,朝廷会下诏令朝中的重要大臣和地方上的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举贤良方正的目的是为了广开直言之路,以匡正过失。所谓“贤良”,就是深明古今政体;所谓“方正”,就是方正之士,是对个人操守的要求。贤良方正的任用通常是为议郎、谏大夫、大中大夫,也有的任郡国守相。

    除贤良方正之外,东汉的特科还有文学、明经、明法、治剧、敦厚有行、武猛知兵法、阴阳灾异、有道等。“文学”指的是经书。“治剧”,“剧犹难也”,即指能治理老大难郡县的人才。

    另外又有“茂才”,茂才本名秀才,为避刘秀的讳,在东汉改成茂才,西汉时是特科,东汉时是常科。

    2,我已连着多日向天诵读《孝经》了。

    黄巾起义的时候,有个著名的“读《孝经》灭黄巾”的故事。河内朝歌人向栩“不欲国家兴兵”,给朝廷提议:“但遣将於河上北上读《孝经》,贼自当消灭”。这位名士的下场是:“中常侍张让谗栩不欲令国家命将出师,疑与角同心,欲为内应。收送黄门北寺狱,杀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