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一个有会元功名在身的李大才子,配上宫廷出身的乐艺侍女,倒也是镜儿的福分。
郭暖思忖着,回到府后他打探一下镜儿的口风,如果她对李端有意的话,郭暖到不介意给他们俩牵红线,撮合撮合,成人之美最好不过了。
想想,李端为了考取功名,二十多岁才结婚,这在古代唐朝,确实算是大龄青年了呢,一般男的到了十七八岁便开始成家生孩子了,而女的一方,有些早有些的,十四五岁便开始考虑出嫁了。
李端获取了功名,尚未有婚约,他算是大龄光棍单身贵族了,浑身闪闪发光的钻石男。
听说上一个科举张榜时刻,老早就有大批大户人家的家丁守在那官府门口的张榜墙边,一旦有士子考取了功名的,立马抢走送上轿子里抬回家里,直接面见未來的岳父岳母大人。
还有更搞笑的是,经过郭暖这样一说,李端想起了一个例子。
话说他老家隔壁街有一个年纪上了六十五岁的黄姓老人,他醉心于考取功名,十二岁开始参加考生,童生考了十年,到了二十來岁继续考秀才,可能是天资愚钝,但是佩服他性子好比老牛般坚韧持久,二十多岁一直考秀才,直到三十八岁才考上秀才。
当时在三十多岁才考上秀才,算是很笨的人了,按理说绝大部分童生如果考了三四次都沒有考中秀才,一般坚持个四五年便放弃了。
由于科考沒有考试次数的限制,只要你愿意考,就算考一百次沒中功名依然可以再考,郭暖感叹,这个规矩也算是古代科举很人性化的安排了。
当然这个老人考取了秀才后,熟识他的大伙本以为他获取了一个秀才,怎么说也是一个读书文化人了,有了初中文凭在手,一个知识分子,在小农村里都可以当私塾里的教书匠了,这可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啊,无比受到人尊敬的职业。
当时年过三十余岁,尚未有功夫娶亲,打了很多年光棍的这个黄先生,他说即使自己家徒有四壁,茅寮破屋偏逢连夜雨,米缸沒有一粒米,穷困潦倒做乞丐都要继续实现一生的夙愿,一直考,考到老死的一天,终要步入金銮殿成为殿试进士。
看來黄先生对于这象征着光宗耀祖的功名荣誉实在是太重视执着了,这为了科考还考出名气來了,方圆十里八乡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
无数家庭的父母都拿他的例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作为读书榜样,尤其是当地的县令也感动了,亲自到他破屋里赠送米粮钱财用于资助他继续考试。
三十五岁秀才继续踏上举人科考之路,经过七八次的考场失利,总算是考上了举人,这可牛叉了,摇身一变,落魄秀才大叔变成了举人老爷,不过两鬓发白,已是花甲年龄。
“一把老骨头了,就不要再考了,举人黄老爷,您该知足了!”
每年都见到迈入考试院大门,拄着拐杖的黄老头参考,连检查的考场官吏都认识他了,这不连续四年他都來了,官吏感动地涕泪直流。
“一把老骨头了,再不考就入土了,沒机会了啊。”黄老头笑呵呵地答道,随即又一头扎进了考场。
沒想到第五年,黄老头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刻终于考中了贡生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可喜可贺啊,虽然天资愚钝,但是耐力持久,这含金量相当于中国八十年代凤毛麟角的硕士文凭都被拿到手了。
当然沒想到隔了两年他竟然步入了进士,虽然也是三甲,但在大伙目瞪口呆的注视下,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通过了“博士”学历资格认证考试。
考取进士功名的第二天,黄老头一头花白,他如愿以偿地含笑在家中床榻上离世了,紧闭大门的门外排着几百米的长队伍,全是大户人家请來的媒婆上门提亲的,下至豆蔻年华十八少女,上至花甲老妇,个个想要嫁给他,可惜已经晚了……
此刻郭暖听完了李端讲述的这个故事后,真是感慨良多呢,
最快更新最少错误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