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我独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5516章 中华帝国海军的准备和电子工业崛起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属于中型航空母舰。武当山级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则达到了64000吨,而新设计的梵净山级航空母舰则因为技术的进步,在保持和武当山级航空母舰同样战斗力的情况下,设计排水量略微缩小,降至60270吨。

    战后十年间,中华帝国的工业成果和科技成就巨大,而海军工业是则是检验十年间中华帝国大多数成就的重要衡量标准,一艘战舰上的科技含量就足以显示出这个国家的工业整体水平以及科技力量的强弱。

    早在武当山级航空母舰开工建设的时候,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师、专家和高级工程师等队伍当中,华人就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而到了梵净山级航空母舰时,从设计到开工建造。华人设计师、造船专家、高级技术工程师,乃至一名普通的焊工,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比例,中华帝国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外籍科学家、专家和技师的极度依赖了,表明中华帝国已经彻底吃透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再依赖西方,走东方人自主的发展道路。

    由于中华帝国此前已经完成了武当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经过这些年对武当山级航空母舰的服役情况的跟踪检验。中华帝国已经有了大型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经验,通过对武当山级航空母舰以及之前的黄山级和峨眉山级航空母舰的优缺点对比,优点继续采纳,缺点不断地改进改良,使得梵净山级航空母舰从设计到建造都变得更加合理、经济。

    经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梵净山级航空母舰虽然较武当山级航空母舰减轻了三四千吨的排水量,不但没有降低梵净山级航空母舰的性能,反而大幅度提升。科技的进步使得梵净山级航空母舰的机库布置显得更加的合理,容量也扩大了很多。舰岛设计没有多少变化,比武当山级航空母舰的舰岛高了一层。用来安装更大功率、搜索范围更远的雷达系统。

    经过科学和系统的优化之后,梵净山级航母的载机数量比武当山级航母略多。可以搭载210架地狱火战斗机。但是海军部没有打算继续生产地狱火舰载机,而是正在开发歼十战斗机的舰载型,准备让梵净山号航母作为第一个搭载歼十舰载机(j-10b)的平台。由于歼十战斗机的体积和总量都比地狱火战斗机大的多,因此理论上可以搭载200架歼十舰载战斗机。

    飞行甲板依然采用直角斜边型飞行甲板,为了可以配合歼十b型舰载机上舰飞行,舰体加长至326.4米,首次突破300米大关。成为中华帝国乃至全世界最长的战舰,舰宽也达到了39.6米,吃水更是突破11.3米。中华帝国上千个军港码头当中,只有不足二十个可以让其停靠,庞大的舰体自然是为了飞行甲板的扩大,因此飞行甲板长达319.1米,宽度更是达到82.3米米,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均可以起降中华帝国空军最新式的n1轰炸机,其巨大的战斗力不言而喻。保证中华帝国海军航空兵也可以做到全球到达全球打击的战略目标。

    对于梵净山号航母的防御能力的设计,帝国海军舰政总署的设计师们费了很大的心血来提升航空母舰的防御能力。为了增强该航空母舰的抗沉能力,舰政总署在武当山级航母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优化,采用更坚硬更轻的合金材料,增强舰内水密舱的强度和密闭性,设计了自动化压力舱和封闭门,紧急时刻舱门就会自动关闭,不用水兵在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破损的舱室封堵舱门。

    在抗沉能力方面,梵净山级比武当山级略微提高,其装甲防护为270毫米,却比武当山级的320毫米还少了50毫米,但得益于中华帝国材料科技的进步,最新型的spk235号中华特种钢比以前武当山级航母使用的sdo-79号中华特种钢强度增加了50%,重量却降低了15%,因此梵净山号航母使用这种新型钢材既节省了吨位和体积,又提升了防护能力,水线带装甲可以抵抗5.6枚21英寸黑头鱼雷(2.3枚红头鱼雷)的非致命性贯穿攻击,并可以同时挨上两枚鱼雷也可以保持战舰平衡行驶,而不至于沉没。

    由于中华帝国海军的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的存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给舰队带来了安全,航空母舰跟神盾防空巡洋舰就是一对天生的冤家。为此,帝国武器工程师们在梵净山号航空母舰上设计安装了更加强大的mk24a3型火神密集阵,这种最新型的防空密集阵系统比武当山级航母上的mk24a3火神密集阵,将开火布局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虽然继续采用了7管加特林式的枪炮布局,口径还是30毫米,但倍径提升至55倍用的炮弹也变成了加长型的弹药♀样是为了对付类似中华帝国空军的最新型的地狱火b型战斗机和即将服役的歼十黑鹰战斗机这种金属外壳的高速战斗机而研发。因为黑鹰战斗机的速度已经达到766公里每小时,原来的防空密集阵系统的30毫米口径火炮发射的炮弹的速度和有效射程都面临不足,而将来的战斗机速度会更快,有远见的中华帝国设计师们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因此将倍径至55倍,炮弹改为专用的加长型的脱壳穿甲弹,射程和射高都更远,可以安装更多的火药来提高射速。用来对抗速度超过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