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是满清人的地域很广,不能一来就将目标指望鞑子的老巢。
若是现在大军出兵,深入腹地。半个月以后天气就开始炎热,白世年不确定皇帝带来的人能否适应这里的气候。若是到时候出了问题,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死伤。白世年的意思,大仗必须等到八月底才可。现在以削弱鞑子的实力为主。决战是万万不可现在。
三皇子觉得白世年的法子太保守了:“温婉的性子很稳,没想到妹夫也一样。”按照三皇子的想法,现在就打一场大的。让满清人知道天朝的天威。
白世年不置可否。
皇帝陷入了沉思。来之前温婉跟皇帝就这打仗这个问题谈了很长一段时间。温婉的态度很明确,希望皇帝在打仗方面多听听白世年跟其他驻守边城将军的意见。不是温婉认为皇帝不行,皇帝所知道的都是纸上谈兵,哪里有白世年跟其他的将领熟悉边城。他们可是镇守边城十多年,不管是对鞑子的了解,还是对环境的了解,以及对士兵能力的了解,都不是皇帝这个刚去的人所能比的。
温婉明确表示她从没怀疑皇帝的能力,一直都知道皇帝是文武全才(这句有点点拍马屁的意思)。温婉对皇帝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皇帝虽然雄才兼备,文武双全,但是毕竟对环境对敌情什么的不是非常清楚。多听听白世年跟下面将军的意见,不会有错。
当然,温婉隐晦的话是没说了。按照温婉的意思,皇帝去捞军功主要也是想青史留名可以。但是青史留名之前得保证自身的安全。所以还是应该以稳妥为主。大齐现在不缺军饷粮草,战事多拖延两三个月又没什么关系。
皇帝综合考虑一下,说着一句上位者经典的话:“从长计议。”
京城里得到一封封的捷报,自然是歌功颂德。朝堂上下,一片喜乐的气氛。
翎昸望着没多少笑容的温婉,不解地问道:“姑姑,你什么不开心呢?”不是说了皇爷爷打了大胜仗。为什么姑姑不像其他人一样开开心心的。
温婉笑着说道:“翎昸,你得要学会区别。这仅仅是开始。”六月的边城可比京城炎热许多。七月跟八月,那是最炎热的地方。打不了大仗。按照温婉从白世年以往给他的信息推测,天气大概在九月才会凉下来。大仗应该是在九月开始。九月到十一月,有三个月的时间,大齐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还有新式武器红衣大炮,又有皇帝坐镇,足够灭了小小的鞑子了。
前方不担心,该担心的是京城。现在京城虽然看着一片平静。但这都面上的,暗地里破涛汹涌。虽然说皇帝让五皇子跟六皇子协助太子监国。但是现在五皇子跟六皇子完全就是摆设,一点作用都没有。朝政如今都是太子一个人说了算。下面的重臣的意见,太子也听不进去。往往都是太子自己说了算。
温婉知道为什么太子会如此。太子被皇帝压制太久了,皇帝刚刚离开余威还在。现在皇帝不在了,太子监国时间一长难免野心膨胀,加上五皇子跟跟六皇子的放纵,身边的人的怂恿。太子已经尝试到了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滋味。怎么听得进别人的劝告。
温婉知道,这非常危险。但是温婉没去告诫,也没有阻止。太子若是不被废,就是下一任的皇帝。已过的储君若是不能时时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这么容易被人左右思绪。现在只是尝试权势的阶段,就让他渐渐把握不住,开始失了分寸。等到他真正当皇帝,再无人压制的时候,到时候会如何?到时候就得天下大乱。就算不天下大乱,也绝对不会有现在的太平日子。
明瑾走了,温婉身边就剩下翎昸了。温婉将朝政很多事情都将给翎昸听了。翎昸似懂非懂。
温婉让翎昸自己学习,她去看明瑾(木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