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后宫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4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导致出血者称为脾不统血,临床上表现为皮下出血、便血、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见。

    六脏六腑经云:“脾为脏胃为府。象土,旺于季,绝于春,死于甲乙。其音宫,其色黄,其性兼静及喜于和,其养肉,其候唇,其味甘,其臭香,其液涎,其声歌。脾藏意生思,思伤脾。脾者,仓廪之官,及为之本营之居也。脾气兼并,故五味出焉。其华与劳在唇之四白,其充在肌肉”道教炼丹家认为,通过修炼脾气,可以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之升降和利,中土的运化水谷机能健旺,荣卫气血津液的化源增加,机体营养得到加强,使五脏六腑各发挥其正常的机能。”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六脏六腑经》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六脏六腑经》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和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解冬气相通应。

    六脏六腑经认为通过内炼肾,使精气充足以后,不但元阴、元阳可以互济互根,肾水还可以上升与心火相济,使人的精气神饱满,心的协调脏腑的功能也可随之而加强。元阴的充足,在炼功中还常常表现为口中产生大量津液,这种口津能够灌溉脏腑,润泽皮肤,吞咽而不吐,则肾水充旺,颜色不槁。足以降火养心。

    而在所有的组织器官中,心脏又是最重要的,心主血脉,心脏的功能越强,血液循环的速度就越快,身体其他组织器官的机能才会越好。第六脏,即子孙根,作用就是加速血液循环,使细胞代谢加快。六脏六腑经的大概原理是,通过一种特殊的修炼方法,驱动血液的流动,从而达到淬炼五脏六腑的目的。只有五脏六腑够强,才承受得起雷电的冲击而不会当场而亡。

    人体最复杂的两大脉络便是经脉和血脉,经脉运气,血脉运血,两者相辅相成,人的身体才会健康,所以经脉和血脉对人体而言同等重要。然而世人往往把血脉和经脉分开来研究,在他们看来血脉和经脉是两个体系,之间并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六脏六腑经上说人的血脉和经脉是相连又相通的,只是正常情况下,血脉和经脉会被心脏内的心窍隔开,让人误以为血脉和经脉不通。

    五脏是人之根本,任何脏体受损,都会危及人的性命,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组织。然而,人本五脏,又何来六脏?

    第六脏即子孙根也,第六脏是六脏之本。

    所谓万事开头难,修炼经脉还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修炼六脏的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能靠他自己去摸索。

    不过好在六脏六腑经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使他有了头绪。六脏六腑经中提到,人的心窍内存有一丝先天元气,这丝先天元气得之于母体,是生命存在的先天条件,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对人体极为重要。先天元气又叫生命元力或混沌元力,凡人在生活得同时需要消耗先天元气,并且随着人体的老化,这丝先天元气也会越来越弱,一旦先天元气耗尽,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这丝先天元气微乎其微,平常人根本感应不到,而莫问却能够轻而易举的感觉到,它是一丝青灰色的能量,给人一种很朦胧的感觉。

    找到先天元气,还要能控制利用它才行,这个难度非常大,莫问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天天用精神力触动他,才同它取的了联系。莫问把心神沉入心窍,同那丝先天元气融合在一起,然后用精神力催动它慢慢转动,吸收外界的天地元气。

    之前他就已经能用精神力同那些天地元气沟通,只是因为体内缺少引子,才不能有效的利用它们,也不能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能量,现在有了先天元气做引子,吸收转化它们就变的顺理成章。

    他发现,先天元气每转动一周,都会从外界吸收一些天地元气,并把天地元气转化成另外一种淡红色的能量气体输送到血脉中,同时先天元气也会壮大一点点。

    刚开始的时候,那淡红色的能量一进入血脉就消失不见了,让莫问郁闷不已,后来研究了一下,发现原来那些淡红色的能量都被血脉管壁吸收了。

    莫问把淡红色的能量称为六脏六腑元气,简称六脏之气,吸收了六脏之气的血脉管壁,比未吸收六脏之气的血脉管壁强韧了不少,这让莫问觉得还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