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阳,张原和张岱、张萼送倪元璐和黄尊素上船,倪元璐家在上虞,黄尊素在余姚,二人都是归心似箭,在船头与张氏兄弟殷勤道别时,黄尊素道:“宗子贤弟婚期是二月初六、燕客贤弟二月十六、介子贤弟是四月十二,期间还有翰社集会,看来我明年要在山阴待三个月。”
倪元璐笑道:“宗子,贤昆仲是争先恐后完婚啊,都准备完婚后进京赶考吗?”
张岱道:“过了年我都十九岁了,早点完婚也好让堂上老人安心。”
张萼翻白眼道:“我再不完婚都要当爹了。”
绿梅已有四个多月身孕,明年四、五月间就要分娩,张萼不大快活,他母亲王氏却是很高兴,绿梅地位立涨,已不用执役侍候,专门养胎了——
送走了倪、黄两位,张岱、张萼回西张,张原带着武陵和来福乘小乌篷船去会稽王思任老师府上拜访,到了东大池小码头,来福挑着一担礼盒跟在少爷和小武后面上了岸,这日天气晴好,街道的积雪被扫在两边,还洒上粗沙防滑,主仆三人来到王思任府上,那老门子穿着厚袄,戴着胡帽,见到张原,起先是惊喜道:“啊,张公子回来了!”随即脸色一暗,有些尴尬的样子,说道:“张公子请稍待,小人即去通报。”
老门子进去通报时,张原站在王府门前眺望杏花寺那边的杏树林,杏树缀着冰雪,眼力欠佳的张原远远望去,好似一树树的梨花在盛开,岑参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这种景象吧,不由得记起四月间他中了院试案首后来这里谢师的情景,那时王老师已经入京,他拜见了王师母后辞出,婴姿师妹追出门墙,与他在门墙阴影里听杏花飘落的声音,不过半年多,怎么就觉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是他与婴姿师妹越走越远了吗?
“介子弟——”
王思任的长子王炳麟快步而出,向张原拱手,延请张原入厅坐定,神色也是有些尴尬,听张原说了一会国子监趣事,神色才轻松起来,笑道:“南监学官现在这么严厉吗,我那时在南监却是不怎么受拘束——”
张原问:“老师在京中如何了,可补了官?”
王炳麟道:“家父十月间有书信来,将任袁州府推官,也就这几日就会回会稽,明年赴袁州之任。”
推官掌管一府刑名,是正七品,与知县同级,袁州府属江西——
张原喜道:“那好极了,老师一回来,请派人告知弟一声。”
王炳麟点头道:“好,家父对你是极为赏识啊,上回书信里也提到了你。”
张原道:“老师恩情,铭感五内。”
王炳麟却叹了口气,眉头皱起,一时无言。
张原直言道:“王师兄为何叹气,请对弟明言。”
王炳麟看着张原,迟疑了片刻,开口道:“实不相瞒,是关于小妹婴姿的事,钱塘贡生丁某是我同学友人,知我有幼妹未嫁,数月前从钱塘来此求婚,家慈对这丁生的人品家世颇为满意,无奈婴姿——”
说到这里,王炳麟摇了摇头,飞快地加了一句:“我知贤弟的人品,我就直言,婴姿因你之故不肯与他人论婚嫁啊。”
张原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想和婴姿师妹谈谈,不知可否?”
王思任的儿子不是刻板的人,王炳麟点头道:“也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婴姿的心结还得你来解,你好好劝劝她,你明年四月就要成婚了是吧。”说罢,站起身,走了几步又回头道:“贤弟且到书房等候,我去禀知家慈。”
张原与王婴姿见面,当然不好在大厅上分庭抗礼——
王思任府上前院书房是张原最熟悉的地方,书房里摆设也与以前一样,书房里未设火盆,很冷,张原等了一会,踱到书房北窗下,却见窗外那一丛细竹边堆着一个大雪人,那雪人黑炭为目、红萝卜为嘴,没有鼻子,就那样眼睛乌黑、嘴唇鲜红地端坐在细竹下,正对着书房北窗——
忽听身后有人细语道:“这雪人是个学官,监管书房里的读书人。”
张原转身,就见披着寒裘的王婴姿立在书房门边,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他,婴姿师妹在笑,门外还有一个捧着暖手铜炉的小丫头——
“婴姿师妹一向安好。”张原作揖道。
清秀瘦削的王婴姿向张原福了一福,笑道:“介子师兄总要说些客套话是吗。”说着,向门外的小丫头招招手,那小丫头便走了进来,怯生生将暖手铜炉递给张原,张原接了,却转手递给王婴姿,说道:“师妹捧着暖手吧,我不冷。”
王婴姿让那小丫头出去,书房里就剩她和张原二人,那只暗黄色的扁圆铜炉搁在书桌上,在寒冷的房间里努力散发着热气——
张原和王婴姿隔着书桌坐下,王婴姿的大眼睛把张原看个不停,说道:“介子师兄要和我说什么?”
张原沉吟了一下,原本想好的言辞面对王婴姿时忽然觉得不妥,一时有些踌躇——
王婴姿将两只手掌贴在铜炉壁上,凝眸望着张原,轻声道:“介子师兄,我让你为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