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志一边跟哈木儿闲聊,一边思索,他这个现代人,慢慢得出了结论:这多尔衮不称帝有很多原因,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客观方面,他的兵力不足。多尔衮两白旗六十五个牛录,豪格,三个旗加在一块儿不就六十一个牛录吗?足了,足什么啊?您算一算,六十五个,六十一个,最后双方都打完了的时候,很有可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政治上让郑亲王济尔哈朗或者礼亲王代善这帮老家伙们夺得了,那我就吃亏吃大了,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我不去做。所以这是他的第一个想法。
再说,多尔衮的野心那大了去了,统一满洲八旗,当皇帝,这是最小的一个目标,灭大明朝,灭李自成,灭张献忠,灭这个,灭那个,统一整个中国,这才是我心中装的事。我哪能在这种情况下跟他火拼,太傻了,这是他的第一点。客观方面,兵力不足;主观方面就是目光敏锐,志向高远。
他心中装的,我一定要超过我的父亲努尔哈赤,也要超过我的哥哥皇太极,我要把这个江山迅速地平定下来,我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最终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任务。我现在的任务是攻打北京,迁都,灭明朝,灭李自成。当一切功成名就以后,这个皇上我不是随时想当就当吗?那么小一个皇上,我想灭他还不容易?再说了,我也不想灭他,自己身体有病,而且没有儿子,应该说,福临还真就是自己的指望呢。
多尔衮为什么要立福临为帝,他为什么同意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意见,去立福临为帝呢?应该说原因有如下两个:
第一,是以退为进,摄政称王。福临这个人当时郑亲王济尔哈朗一提他就同意,为什么?他也清楚福临的特殊地位,确立福临,双方都没问题,这是一个弱冠之年的小孩子,我能当摄政王,而且确立福临还能争取满蒙之间的团结,这是太当务之急了,只要争取了满蒙之间的团结,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我们还要灭掉大明朝呢。所以这才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一种选择。
第二,也就是支持立福临的理第二个原因—避免内讧,顾全大局。
这个大局是什么呢?就是满洲人的团结。在这个问题上,他绝对不可以让豪格当皇上,自己也不能当皇上。豪格当了皇上那会怎么算计他啊?死无葬身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很好,让福临扶正,我既可以达到满洲人内部的团结,也可以达到满蒙的团结,我就可以灭掉大明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接受了济尔哈朗的意见。济尔哈朗他更高兴啊,他提出让福临当皇上,他就是有他的想法,他可以沾光。
原来我们这个家族,努尔哈赤他们家哥俩儿,我们这支在这个朝廷中什么地位都没有,任人宰割,这回,从此以后,我们舒尔哈齐一支的人崛起了,我们说话算数了,我们可以也当辅政王了。这个江山有我们这家的一半了,我从此以后可以扩充我这个蓝旗的势力。他也想着他那支子呢,他代表着他们那个家族,所以他也高兴。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立福临为帝,不但达到了整个满洲人的团结,而且还达成了满蒙的团结。
这个多尔衮,还真不简单啊。袁承志心想:既然我做了皇帝,我可以用之,当然也可以杀之,哼,就看你的表现吧。
至于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的事情,袁承志当然不会同意,尽管他从目前的历史发展来看,肯定是孝庄皇后真的下嫁了多尔衮,而且这是满人的一个习俗,其实,在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习俗。
比如说在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的交界处,这叫“转房”,寡妇嫁给小叔子这叫“转房”;在湖北东南部地区叫“旧婚”、续婚、晚亲;在湖北北部地区叫“伦婚”,伦理道德的“伦”,他觉得这个事是符合伦理道德的,所以叫“伦婚”;在山西地区叫“接交”;在四川地区叫“嫂就叔”,嫂子就合着小叔子,或者叫“叔接嫂”,小叔子把嫂子给接过来了,;浙江金华地区叫“插花婚”;在浙江南部地区叫接面、续亲;在福建中部地区叫接结;在广西、江西地区又叫“转婚”、“转书”;在江西南部地区又叫“升房”。
说到这种习俗,蒙古也早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而且非常地光明正大。
1581年,俺答汗去世,理应俺答汗的儿子黄台吉继位。
诸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黄台吉”可不是那个皇太极呀!
虽然,两个皇太极的写法在当时的汉文里面是一样的,都可以写成“黄台吉”、“皇太极”或者“黄太极”!但是,我们现在要说到的是蒙古族人的“黄台吉”,是俺答汗的儿子“黄台吉”!不是女真人即满洲人的前身里的“皇太极”,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
按照蒙古族习俗,黄台吉在继承王位的同时,也继承除生母以外的俺答的所有妻子,包括三娘子!
黄台吉年老多病,不问政事,大小事务全由三娘子主持,马市贸易得以继续。
不久,黄台吉病死,其长子扯力克继承王位,仍然娶三娘子为妻。明朝政府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其后,凡有蒙古部落在边关进行抢掠,被三娘子发现,就都依照法令给以严惩,明朝边境于是得到相当长时期的安宁!
三娘子做了三代顺义王的妻子!始终维护马市贸易,维护汉蒙两个民族的友好往来,减轻了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