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东庄。天公作美。
校场内,战马齐嘶,杀声阵阵。
吴修龄、刘芳亮、王短腿、老邱等正在校场整训新到士卒。这次,刘芳亮在山西一带收编了三千精壮人马,一并带来过来。这些士卒大部分是溃散各地军汉,他们正走投无路,打算投奔甘陕、河南的流寇,恰好刘芳亮赶回一路收编,这些军汉大部分是军户出身,选择投奔流寇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听说山海关总兵要收编他们,自是欣然而从。这些溃兵都是刀枪娴熟、训练有素的士兵,要是让他们加入了流寇,流寇将如虎添翼,难怪宝二爷这般重视。于是,刘芳亮带着一队前锋营的弟兄分头收编,原先那数百拿了宝二爷的安家费的山西溃兵回家安置好了家人后,也回到刘芳亮营中协助收编,这一收也让刘芳亮吓了一大跳,除了那些溃散的军户闻讯赶来应征,还有不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难民也跑来要当兵,更有一些跑到山上做了响马、山贼但天良未泯的散兵游卒也跑了下来应征,人数约有五六千人,可都是乡里乡亲的,又不忍心扔下,于是都硬着头皮收了下来。然而应征的人太多了,而且还陆续有人敢来,哪有那么多粮食,刘芳亮只好从中精选了三千精壮士卒先行带回东庄,其余的数千人暂时安置在一个村子里,留下数十当地的军户统管着,好在宝二爷给了些银子,但有钱都难买到粮食,于是每天让那些难民从事些生产,挖些山药蛋、野菜、树皮、草根等能充饥的食物,打些山鸡野猪的,暂时顶一下,也比饿死在讨饭途中好。
刘芳亮带着三千精壮人马浩浩荡荡地奔京师而来,路经河南境内时,引起了几路流寇的注意,纷纷前来又是引诱、收买,又是威胁,企图让刘芳亮投奔了他们,但刘芳亮都断然回绝,毅然将人马一个不漏地带到东庄。
看到校场内数千虎贲,吴修龄心潮起伏,信心满满地同时,不禁也对身边这位果敢坚毅的青年将军刮目相看,不容易啊,烽火连天,却能克服重重险阻,将三千人马带到京郊。
“刘将军这次可是立了一大对功啊,大明多了一支保家安境的精兵,少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流寇啊,宝兄弟也是意想不到的,哈哈。”吴修龄大喜道。
“吴将军过誉了,芳亮也只是可怜那些父老乡亲罢了,能带出一个算一个,让乡亲们饿死或者让他们投到流寇那边,都不是芳亮所愿意看到的,再怎么艰难也要带他们找到一条活路。”刘芳亮想到还有数千乡亲还在山西盼着自己带他们出来,却是高兴不起来了。
“刘将军忧国忧民,高风亮节,修龄敬佩。”吴修龄赞道。
“吴将军何尝又不是,呵呵,咱们都是因为志同道合而走到一块的,大丈夫立于世当顶天立地,义无反顾!”想到宝兄弟高瞻远瞩,似乎早就预料到有这么多精壮溃兵走投无路,让自己先行回山西大肆收编溃散士卒,刘芳亮暗暗敬服。
“报,两位将军,总兵大人的车驾快到庄门了。”瞭望台上的哨兵高声禀报。
“呵呵,刘将军,咱们一同前去迎接总兵大人。”吴修龄大喜道,“传令将士们成五个方阵,接受平辽将军、总兵大人的检阅!”
说毕,吴修龄和刘芳亮带着王短腿、老邱等一众头目前往庄门迎候二爷。
……
难得出一次城,走出家门,离开喧嚣的都市,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的泥土气息,欣赏那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路上凤姐儿、平儿、小红几个像放飞的雀儿,快乐无比,心想:“这才是神仙般的生活。”
东庄就在眼前了,以前凤姐儿也来过东庄,这里是荣府最靠近京城的一处田庄,庄子里既有一些贾氏旁支住在这里,但大部分是庄农人家,来来往往的,不是耕农庄户,就是村姑野妇,东庄的地倒是块肥沃的地,又是香火地亩,铁槛寺、水月庵都在庄内,可这一两年来,兵祸天灾的,贾氏旁支中富的人家迁到城里居住了,只有一些家道艰难的旁支和庄户留在庄子,庄子里渐渐也淡不了不少,每年的收成也不太理想。然而现在东庄交到二爷手上后,似乎庄内人声鼎沸,生机勃勃的,庄门外还设有瞭望台,还有人专门荷兵值守,庄门还有一小队在巡守,二爷玩什么呢,莫不是孩子心性,在玩过家家玩打仗?凤姐儿不禁感到有些好奇。
傅山和宋献策都是饱学之士,又见多识广,两人谈局势,谈民生,谈见闻,谈风物,谈江湖,谈术数,相当投缘,无所不谈,二爷静静地坐在一旁倾听,果然学了不少东西,也对大明目前的局势有了一个全面的把握,更希望能把这两位良师益友留在身边,一边经常请益。可他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强求,只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人家不愿留下,说明自己还做得不够,说明自己身上还没有值得人家留恋的东西。呵呵,我又何其贪呢,我还不是有着这么多生死弟兄吗?只要付出真情,自会有回报。脸色阴晴不定了一阵子,终于想通了,二爷慢慢回复了原先爽朗阳光的神情。
“二爷,快到了庄门了。”驾车的小厮道。三人掀开帘子,探头朝庄门一看,只见门前涌出一队人马,当先两人不是二爷手下的裨将吴修龄和刘芳亮又是谁。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