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门艳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第91章 烛影斧声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昨夜清华宫,六郎将宋皇后在她的凤榻之上尽情玩弄了个够,成熟女人的身上特有的风韵,让战龙也是不予余力,流连忘返,即使宋皇后正值虎狼之年,也招架不住六郎尖利龙枪的攻击,屡屡告饶中,不得不将自己身边那些心爱的小侍女奉献出来,供六郎享乐。六郎更是抖擞精神,在天亮之前,用了将近两个时辰,将十二个小侍女全部征服了一遍。连觉也顾的睡,回晋王府的时候精神略显疲惫,要不是有逍遥秘笈支撑,战龙恐怕今天就要长眠不醒,但是他不想睡,也不能睡。今天已经是八月初三,从午时开始,赵匡胤和四姐的婚礼将会隆重举行。战龙现在简直都有调动五城兵马司的禁军,包围皇城的冲动,但是师出无名,即使杀了赵匡胤,杨家也会遭受天谴,天下黎民也不会原谅自己,想什么办法,既能让赵匡胤死,又能让自己平安无事呢?回忆一下赵匡胤真正的死因,六郎脑海中想起了那个烛影斧声的故事。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赵匡胤)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赵光义)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宋史·太宗本纪》也曾提出一串疑问:太宗即位后,为什么不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太宗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死?太宗即位后,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什么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上述迹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继统,后人怎么会不提出疑义呢?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费氏,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历史证明,赵匡胤千真万确是死在了赵光义的斧头之下,这个历史事实,将会在几年之后应验,可是自己等不了那么久了,总不能眼看着心爱的四姐被赵匡胤老贼占有吧?提前杀了赵匡胤!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我不能明目张胆去杀这个老贼,正好前阵子京城闹刺客,我需好好勾画一下细节,杀了赵匡胤之后,让垂涎皇位已久的晋王赵光义登基,这样一来,就算有大臣怀疑赵匡胤是被暗害,他们大不了怀疑赵光义,或者怀疑陶三春,也怀疑不到我的头上来。回到晋王府,六郎见晋王和晋王妃正在厅前坐着,晋王好想再生闷气,六郎赶紧上前,道:“父王,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晋王赵光义点点头,“六郎,昨天你去陶王妃那边了?”六郎点头说:“是啊,她最近精神恍惚,我生怕她做出异想天开的傻事来。”晋王赵光义哼了一声,“我到巴不得陶王妃她敢!”六郎见他神态反常,问道:“父王,此话怎讲?”赵光义重重叹口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六郎,有些话,我不知道还可不可以跟你讲。”六郎不知道赵光义说这话的意思,就见他又说:“昨天晚上的架势,你还没有看出来?皇上有意将秀宁公主许配给你啊。”“这……”六郎心中对这个说法并没有感到太吃惊,毕竟昨天晚上赵匡胤和秀宁公主的表现,实在是大家耳目共睹,可是,这跟晋王会有什么冲突?他因为什么不高兴?就听赵光义又说: “现在我问你,你是喜欢明歌郡主,还是喜欢秀宁公主?我希望你讲真话。”六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当然喜欢郡主,我与明歌郡主一见钟情,两心相许,日月可鉴。”六郎说这话,确实是肺腑之言,在他心中,秀宁公主虽然贵为天子之女,但是是不能与明歌郡主相媲美的。赵光义点点头,“六郎,你这样说,我感到很欣慰,你放心,我就算丢官弃职,也要成全你和郡主。”六郎吃了一惊,问道:“父王,到底出了什么事?”赵光义说:“昨天晚上,我见到皇上和皇后对你的热情,就猜到他们想将秀宁公主许配给你,因为最近朝纲混乱,我朝所有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权旁落,都被皇上一个人集中起来,他不相信我们大家了。但是,还需要有人站出来替他平定天下,而今,最值得信任的就是你们杨家将了,皇上招你做驸马也是无可厚非,大势所趋。但是,我饱受柴世宗恩德,我一定会照顾好她的女儿,六郎……你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只有你才能给郡主幸福啊。”战龙点点头,“父王,我答应过郡主,今生今世绝不负她。谢谢父王你为我们做主,可是你这样做是不是得罪了皇上?”赵光义点点头,“是啊,昨天晚上我就直接找到他寝宫,与皇上理论,结果闹得很不愉快,皇上还埋怨我北方治军不力,让我将北疆兵权交出来,另派大臣管理,哼分明是打算拿我开刀了,他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信不过了,还能信任谁?”战龙叹道:“父王,你受屈了,皇上一定是老糊涂了,他怎么会连你也不信任了?”赵光义说:“这是我意料之中,即使没有你与郡主这件事,皇上也会一点点慢慢削弱我的兵权,最让我气愤的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