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b.
3Z玩吧:由本站与著名游戏厂商‘九维网’共同运营。和其他几十万3Z书友一起,边阅读、边娱乐吧!^_^
珍藏于九霄万福宫四宝展览室,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所赐。
据清笪重光《茅山志》记载:宋哲宗之母孟氏不慎将银针吞于腹中,御医束手无策,孟氏坐以待毙。哲宗遂张榜全国求贤,茅山上清宗坛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应诏入宫,用茅山道教秘传符篆和丹药令孟太后转危为安。哲宗深感茅山道士医术神奇,赐号刘混康“洞元通妙法师”,住持京师上清储祥宫。不久刘混康请辞回归茅山。徽宗继位后诏请刘混康进京,这次他也只住了不到一年便又回到了茅山,徽宗遂先后赐送“镇山八宝”:茅山道教九老仙都君玉印一颗、合明天地日敕玉符一道、御赐宗坛玉圭一笏、哈砚一座、宣和御赐玉靶一口、《上清大洞秘篆》十二卷轴、《上清大洞券简词》十二卷轴、《辽王诗简》一卷。
岁月蹉跎,人世沧桑,如今后四宝已经失传,前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在“文革”期间亦被查抄,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方才迎归茅山道院。
玉印:长6.8厘米、宽6.4厘米、厚2厘米、印把高3.8厘米,上有瑞兽钮,刻篆体阳文“九老仙都君印”六字。野史《三宝太监西洋记》载,此印是用战国“和氏璧”的一部分刻制而成,有“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黄表”之说。又传说朱元璋曾将此印收至宫中意欲改制“奉天承运文宝”玉玺。但三刻三试玉印上仍是“九老仙都君印”六个字。无奈之下,只得于洪武十三年(1379)将玉印送回茅山。每逢茅山香期,来茅山进香的香客都要在香袋、腰带上盖此玉印,意欲借此消灾延寿、遇难呈祥。
玉符:又名“镇心符”,白玉刻制,长9.6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上刻篆体阴文“合明天帝日敕”六字。合明天帝日与古代五行五方之说暗合,宋徽宗是大有深意的。符,古为信物,或两半对合为一,或画上符篆,一般有木、竹、玉石三种质地。据道藏《太上洞玄素灵真符卷上》陆修静记载,茅山玉符系由都匠符演化而来,其要旨是:“若遇灾兵之间,盗贼虎狼之内,及惊恐恶梦闻拈魂之声,吊裘临严,见诸污秽,皆正心诵,合明天帝日三过,无不禳之也。”说白了,就是此符有驱邪除恶保佑平安的意思。
玉圭:茅山是道教上清宗坛,故又称之为“宗坛玉圭”。长34厘米、宽7.1厘米、厚0.7厘米,通体晶莹剔透。玉圭上部之纹理远看似翩飞的蝙蝠,近观似飞龙在天;中部之纹苍茫若云雾之缭绕;底部之纹则层峦叠嶂岚气袅袅。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此圭另一奇特之处是能随季节的交替而变幻出不同的颜色。圭身表面玉质细腻,且春秋之时常有“汗水”渗出。
《周礼》定制曰:飨太庙,祭天地方可执圭。
哈砚:亦系玉质,呈长方形,长9厘米、宽4.4厘米、高1厘米,表面有墨堂而无墨池,墨堂长6.4厘米、宽3.2厘米,玉质呈白色,对其哈气,砚内顿渗水珠,舔笔而蘸,自成丹朱之色。该砚左上角有两道细纹,形若小鱼形态逼真。每日子午之时,两条小鱼便合于砚池内,人称“子午归槽”。可惜的是清末曾国藩之子来游时,失手将哈砚掉到地上将左上角跌破,这一奇观从此不复出现。
下一章是渡劫,要用到此四宝,特此说明,当然,此故事纯属虚构,略微引用,出入还会太大,大家不要太认真。
更新在晚上,原本写了六千字了,感觉不行,删删渐渐去了两千,还是觉得不好,还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