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龙祖庙,座落在悦城小镇河与西江水交汇的地方,地势平坦,靠近江岸边,庙后是五龙山,山势蜿蜒起伏,向龙母祖庙靠拢,形成五龙护珠之势,人称五龙朝庙。庙前的青旗山和黄旗山隔江相峙,也有称左青龙,右白虎,左右拱卫着龙母祖庙。
悦城河、杨柳水和海水从附近汇入西江,四水相汇,江水相激,因而形成这一带西江水面水不扬波,萦回九转,人称“灵水洞澜”,是一段平稳的江面,航行最为安全。想不到西江杀人王秃尾龙窜来这里,专在这一带平稳的江面作案,杀人越货,安全湾变成最不安全。要不是钟离母子赶来这里,恐怕无人能制服这两个穷凶极恶的水贼。可是人们却将她们母子俩人传为龙母娘娘和五龙太子显灵,收了这一股水贼,从而引起了这次空前的盛会。
第二天一早,鬼妪她们还没有梳洗,便已听到江面和岸上金鼓齐鸣,长笛声声,不时响起了阵阵的鞭炮声。就是离悦城三四里的船上,也是长笛声大作,鼓声阵阵传来,这里特意前来龙母庙朝拜的船只,远在三四里外的江面上,便烧香点烛,击鼓鸣金,向龙母庙遥拜和祈祷。
鬼妪他们梳洗完毕,用过早点,打扮成一般的善男信女模样上岸了。这里沿江的岸上,异常的热闹,各式各样的小摊档,沿江的岸上,异常的热闹,各式各样的小摊档,沿江摆成三四里长,除了贩卖土特产、小玩意和一些小吃的外,更多的是卖香火蜡烛,金银纸锭,鞭炮神符等等,凡是拜神的物品,真是应有尽有,这些小商贩,纷纷向游人兜售。
小兰也只好买了一些神香蜡烛、金银纸绽,前去龙母庙朝拜。
这时,虽是卯时已过,辰时到来,天色尚早,但龙母庙前的广场,已是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进庙烧香求签,叩拜许愿。原来这几天,龙母庙已是日夜开放,供人参拜,不然,不单是龙母庙,恐怕整个悦城挤拥得水隙不通,人头攒拥,堵塞了大街小巷,连路都没法走,别说去龙母庙内参拜了。
龙母像端坐在神台上,是一个凤冠霞帔的女子,面容慈祥,神态端庄。龙母左边的神台是五龙太子,右边的是三眼华光神。
鬼妪想不到这么一个在西江边的民间女子,死后竟然成了神,香火不绝,历代都受人膜拜,求她庇佑,度过灾靠。这是什么原因呢?她不但受世人的崇拜,也受历代帝皇的诰封。秦始皇下诏书策封她为“秦龙母”,汉高祖刘邦策封她为“程溪夫人”。到了宋朝,加封她为“灵济崇福圣妃”,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封她为“护国通天惠济显德龙母娘娘”,地位更是显赫。
可以说,在西江一带,或者岭南一地,龙母娘娘的威望,高过了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是佛教之神,也是一个外来之神,不是中土人。而龙母娘却是土生土长、神州大地民间的一个神,她不属于佛教,也不属于道教,她与宗教无缘。用武林的话来说,她不属于任何门派帮会,是岭南百姓拥戴的一个神,扎根在百姓之中。在天宫中,玉皇大帝根本不设她的座位;在神仙榜上,也没有她的名号。是个不入籍的神。
奇怪的是,岭南的人民为什么尊崇她?历代皇帝也策封她为“夫人”、“皇妃”。但更主要的是,人民将中国传统的美德、崇高的品质、善良的心灵,完全集中她身上,如善待父母、敬老惜幼、勤劳勇敢、扶危济困、造福一方,因而在她逝世之后,人们深为怀念,从而为她建祠立庙,让后人学习她的美德。久而久之,便成为人们心目一个完美的神了。所以千年来,香火不绝,备受后人崇拜。这就是龙母庙香火长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其实她不是神,是人们理想的化身、美的追求,为人们称为“母仪龙德”,泽及人间。
如来、观音成佛成仙的苦行修炼,不是每一个人能做得来。可是龙母的事迹、行为,却是一个人都能做得来的。
鬼妪、聂十八和小兰刚参拜完龙母娘娘之后,正打算在龙母庙四处走走,蓦然听到外面人们欢呼震天,锣鼓齐鸣,鞭炮响成一片,整个悦城顿时沉入欢呼狂热的气氛中去了。庙内的人们有的奔出来,有的又涌了进去,纷纷喜悦地相传:“昨夜龙母娘娘又显灵了!”
有的急切地问:“龙母娘娘和五龙太子在哪里显灵了?”
“在西江斜对岸的猫山,将秃尾这四个残匪歼灭了!”
“真的?”
“怎么不是真的?对岸杨柳村的群众,用船将秃尾龙的尸体送了过来,摆放在江岸边,不信,你去看看吧。”
“谢天谢地,这个悍匪一死,我们可以在西江上行船走水了!”
“什么谢天谢地?应该拜的是龙母娘娘她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打救了我们水上人家。”
显然这两个谈话的人都是水上人家。靠行船走水为生活。
这么一来,人们如狂如痴,纷纷涌进庙来向龙母娘娘、五龙太子拈香叩头,顶礼膜拜。
鬼妪对聂十八、小兰说:“我们出去吧,别在这里了,不然,我们连走也走不了!”
她们母子三人转出庙来一看,不但庙前广场上全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