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河英雄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七 第十二章 雁门悲月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雁门悲月,惊鸿万里。素有万里志的容雁门要见我,你说我现在要做出怎样的表情才合时宜?”徐汝愚古怪一笑,令人无从推测他心中所想。

    梅映雪轻笑如烟,似缓还疾,她的长袍及履,让人看不出足下有何动作,倏然间飘掠的徐汝愚的身侧,与他并肩坐在溪石之上。

    “你可愿听听静湖的往事?”

    在商南,徐汝愚与宜观远昼夜密议,所谈都是围绕置县策,虽然有所涉及静湖,毕竟不多,就是邵海棠这样的名士对静湖所知也是甚少,只知静湖数百来就已存在,只是在旧朝崩溃之后的五十余年,才渐渐为世人所知。

    只有丛林的树梢尚在明亮的夕阳之中,徐汝愚、梅映雪并肩坐在麻褐色的溪石上,徐汝愚默默注视着溪水中游动的小鱼,过了半晌,侧过脸来看走神的梅映雪,问道:“你怎么不说?”

    “啊……”梅映雪霞面微烫,将微乱的心绪一敛,声线柔婉的说道,“昭武年间,内廷为同化异族,令汉族之外天下最强盛的苗、夷、羯、氏、羌、戎、狄、巴、图图等九族改服易姓,归流汉统。九族王室在内廷强大的武力威胁下,更换姓氏。在昭武年间消失的九族姓氏,统称为昭武九姓,分别为:刘观、即墨、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达奚、褚师等九姓。当时名士向华秋反对这种强制性的改士归流,说:‘不遵从以前的制度与风俗,是不会长久的。’向华秋的论述在民间引起争议。昭武初年执政大宰官元式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向华秋扰乱民心,不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应该严加禁止。因此,他建议:除官家藏书和内廷史书以外,所有的诗、书、艺、工、百家语和史书一律烧掉,惟有医药、农业的书不烧,上缴内廷;禁止私人办学等。昭武帝接受了元式的建议,下令焚书。之后,又令翰林局对官家藏书和内廷史书进行重新编排,发放各地。这就是“昭武焚典’事件,历经三十八年。”

    徐汝愚幽叹一声,没有接语。

    梅映雪知道他家学渊博,没有详加解释,继续说道:“名士向华秋本为昭武年间最著名的藏书大师,其藏书之所名为静湖阁。向华秋得人传信,在‘焚典’之前,转移大量典籍。向华秋与其弟子毕生在民间收罗残存的善本残卷。典籍之中存有大量的修息技击术,向华秋与他的弟子没有精力去发掘,而是向华秋的书僮车驳青在整理这些典籍发现这些修息技击术,并整理出来。车驳青毕生并无惊人事迹,他仿佛就是为整理这些典籍而存在,在他八十岁的那年,他创立静湖,当初的宗旨只是善存这些弥足珍贵的典籍。静湖就这样存在了六百余年。静湖的弟子游历天下,对静湖只有一个义务,那就是收罗残存的典籍善本,收罗的六百余年,天下还会残存多少呢?”

    徐汝愚哂然一笑,收腿盘坐在溪石上,将制式马刀置在膝上,说道:“昭武之前的典籍除了静湖之外,还有一处有大量收藏,映雪姑娘来此的用意我明白了。”

    梅映雪抬眼向徐汝愚望去,看见他棱角分明的脸,幽幽说道:“天机雪秋在放弃南平权势之前,己将南平郡所保存的天机阁善本抄誊一份交由静湖了。”

    徐汝愚心道:静湖历经数百年,宗旨己不复当初的纯粹。暗叹一声,不欲与她再论,却也不愿拂袖而去,怔在那里,不言不语。

    梅映雪心思灵巧,知道难以三言两语就说动他。旧朝内廷设置天机阁,司天下百工,代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理论水平,存有大量昭武之前的典籍。天机雪秋曾职掌天机阁,旧朝分崩离析,天机阁的典籍为各世家所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为天机雪秋所得。

    静湖收纳梅映雪于门下,大概就是看到雍扬梅家藏有天机阁典籍吧。徐汝愚望了她一眼,正看见她迅速转过头去,心想:她刚刚在看我?

    “静湖六百年来,隐迹历史的背面。百年前静湖门人陈规在樊川抵御图图凶族入侵长达七年,被誊于古往今来第一守城大师,其用兵出神入化,百年来年无人敢称得其一二。以他这样的威名,其静湖门人的身分丝毫不为外人所知,可见当时的静湖是多么的超凡逸俗,鄙视世俗的声名。旧朝分崩离析,静湖己然脱不去尘俗的影子,难道真的是为了你们所说的汉统吗?”

    梅映雪料不得他如此一问,微微一怔,随即回复正常。

    徐汝愚未曾去看她的表情,自顾自的说道:“所谓汉统亦不在南平容家,旧朝初始施行的士族分封制与高门致仕制经历千年,逐渐演变成世家宗族制,静湖难道想借助南平郡将千年的历史扭转吗?还是静湖眼中的汉统就是锢若铁城的高门与世家?”

    徐汝愚蓦然跳下溪石,走下溪流,溪水将膝盖没入,跳动的水珠打在青衫上,留下深色的水印。

    远处轰然巨响,接着是万马奔腾似的水声。开坝放水了,水溪如潮向下泄涌。徐汝愚骤然掣出长刀,剖刃向水,凝立在溪水中静听远处的巨潮。

    跳动的水珠迎刃剖为两半,在半空分凝成两粒较小的水珠继续印在徐汝愚的青衫上。

    梅映雪见徐汝愚溶入溪流之中,举步亦想踏入溪水,左足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