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河英雄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九 第六章 青枫道上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青枫峡是连接南闽与越郡的重要通道,百余年来,百夷一族控制着整个武陵山区,武陵山两边的世家对百夷一族都采取镇压抵制的政策,青枫峡一直处于封锁的状态之中。徐汝愚在清江崛起,百夷归附,青枫峡才得以重新开通。清江于前年在东阳与翠狮之间征辟数万劳役,新辟了一条通道;靖海诸战完结,扫清了海面上的障碍,温岭与甘棠之间的海路即将重新开通,然而青枫峡在清江与南闽之间的联接上仍起核心作用。南起泉州,经永嘉、东阳,至溧水、宣城,直抵凤陵这一条线,是江宁南境的核心区域,一条茶马道将这些地方联络成一个整体,青枫峡则是茶马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翠狮至凤陵之间有溧水、清江水路相通,从泉州至永嘉南境有闽江等水系通达,然而永嘉至翠狮之间惟有修筑驰道与两端的水路相勾连。这一段陆路夹在武陵山、闽中山、臾城岭三座巨大的山系之间,虽然说主要路段位于闽中山与臾城岭夹峙之间的地陷带上,然而要开辟一条利于商旅通行的驰道却是闽北地区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经历战乱,东阳、永嘉一带千里无人烟,徐汝愚南征南闽之时,在青枫峡外侧修筑青枫城,在大樟溪谷的西延外侧修筑西谷城,这两城都坐落在始出泉州的商道上,然而当时筑城主要考虑军事上的用途,直到南闽战事结束才大规模的迁徙民众进入这些地方。

    荆北战乱与北地五郡大旱造成大量流民涌入清江地区,这些流民除了补足清江地区的人丁不足之外,其余则大规模迁入武陵山以南的地域,作为东阳、永嘉迁民的重要来源。一道释兵檄文解除南闽世家所拥有的十数万私兵,除了小半编入南闽卫戍军之外,这些私兵及其亲族统编入军户籍迁入东阳、永嘉北部地域进行安置,作为东阳、永嘉迁民的另一重要来源。东阳、永嘉两府所设置的十二个县,在一年之内共迁入民户十五万户、军户五万户。

    徐汝愚在江宁实行军户之制,一经编入军户,可配良田十五亩,而军户需出一丁履行兵役。流民编入民户,则不享配田的利益。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去,世家力量正处于鼎盛之期,世家具有的力量并不是确定一种政制就能摧毁无夷的。

    田制是一种根本性的政制,世家兼并田地,利用田地吸纳、控制附民,并从附民中组织军事力量,维护世家的特权。徐汝愚能够要求世家解除私兵,然而作为解除私兵的交换,徐汝愚要给予世家许多特权的保证,这便是江宁政制之后最根本的东西。

    徐汝愚不无悲哀的认识到江宁势力的根本仍然是那些隐在背后的世家宗族们,处于这样的势力环围之中,徐汝愚亦不能将垦荒得来的良田无偿配给普通民户,遂有以役换田的变通方法。江宁实行世家共政,所行田制便有私属的特质,土地私属的特质也适用于普通民户,只是为抑兼并,禁止新垦田地在一定年限之内买卖。

    筑城、筑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均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役换田,几乎将涌入清江境内的百万流民都有序的组织起来。除了永嘉至翠狮间的主要驰道,通过大樟溪谷,修筑西谷至建安驰道,联接东阳府东部的建安、东阳、漳台、甘棠等县;通过虎吞峡,修筑通往龙岩邑的驰道,将闽东北联接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间,在修筑驰道上投入将近二十万人来,才使得永嘉至翠狮的驰道初具规模;当然,役使数以万计的降兵更为廉价。

    军事上巨大的消耗已使得江宁财力将近枯竭,徐汝愚从清江崛起始,就处于急速扩张之中,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从未中断,在此之前,一直依赖于雍扬世家的支持,然而今日坐拥两郡之地,兵力超过二十万众,仅仅依赖雍扬世家已是严重不足。江宁百废待兴,屯田虽然初有成效,对于巨大的财政压力却是杯水车薪,尚不足弥补继续垦荒屯田所耗。修筑驰道所耗的巨量物资则是允以将来海航以及商路中的利益向世家筹取的。

    南闽会战之后,普济海匪的势力就无法越过甘棠以南的海域,最先从泉州港出发的六艘海船在泉州水营战舰的护航下两个月之后返航泉州,不仅载回满船的货物,还有数艘从吕宋过来的商船一同抵达泉州港。泉州海航在两百年前便达到鼎盛,泉州繁华了百年,直至林氏作为旧朝的罪族逃亡到海上,旧朝为灭林氏,于东南诸郡实行禁海令,泉州海航便中止下来,泉州再没有昔时的荣光。百年前,百夷一族迁居武陵山,青枫峡通道封锁,茶马商道中断,南闽便成了与南诏一样的荒僻蛮夷之地。

    对于江宁来说,泉州至凤陵之间的通道将是江宁控制南闽之必需,然而能预见到海航中巨大利益的世家来说,这条通道则是海途贸易繁荣的必需。虽然途经甘棠、温岭,从海路北上直至雍扬更加便捷,然而修筑驰道之初,靖海诸战尚在酝酿之中,普济海匪封锁温岭外侧的海域,而且天下割据,江宁只拥有两郡之地,海途贸易暂且只能辐射两郡之地,而泉州至凤陵之间的通道则是将海途贸易辐射至两郡各处的最佳路径。

    徐汝愚初至溧水河谷之时,麾下只有数百精兵、千余附民,势力尚且及不上清江境内的一家山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