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康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卷 第十一章 论剑(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国陛下怎样到会面场所来。骑马还是乘辇?骑什么马,驾什么车?你们的马叫的声音大了,惊了我们的马怎么办?地上的安全要顾及,天上要不要管?天上来了一头鹰,箭射不到,刀砍不着,这头鹰内急,‘吧嗒’将那污浊之物撒到辽国陛下的头上,我等岂不是犯了杀头之罪?就是老鹰不内急,流口水也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说啊,不能为了省事,伞盖得带着。那不是摆设,是有实际用途,老祖宗用了千百年,好不容易传下来的东西,都是有深意的,您说是不是?”

    “当然,当然!”

    朱孝庄口若悬河,足足说了一个时辰,把大辽侍中、拔汗那王萧刺阿不,彻底带到沟里去了。

    临了,孝庄道:“临行之际,我国陛下说,人家远来是客,能让就让一让,让了也扯不到丢脸面,失国体上面去。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你说我国陛下这么说是出于本意还是另有所指?你说,我们耗尽心力,做这些事情,两国陛下在乎吗?如果不在乎,我们歇一歇再来商量,行是不行?”

    这时候,萧刺阿不有点明白了:要是双方计较起来,那就没个完,两国皇帝的会面就遥遥无期了。如果,皇帝陛下都不计较,咱们扯那淡作甚?

    于是,谈判终于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有商有让,你退一寸,我让一尺,很快达成协议。

    会面地点:甘州西门到辽国大营的中心位置,设立一座牛皮大帐,大帐最高的两点,悬挂两国皇帝的龙旗。

    时间:大宋靖康九年,大辽康国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巳时整。

    陪同人员:八名

    仪仗:禁止鼓吹,不能少了明黄伞盖,为了那头内急的老鹰,也要带上。

    更衣:于距离大帐东西十丈的位置,各设立一处小帐,作为皇帝陛下更衣之所。

    茶:各喝各的

    膳食:各吃各的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那个万众瞩目的时刻来临。

    早上睁开眼睛,立即发现,寝殿内站着很多人,来得这么早,莫非又出事了?

    秦桧笑道:“陛下早,今日天高云淡,艳阳高照,难得的好天气呢!”

    张浚:“喜鹊枝头叫,天地万物都在为盛会喝彩啊!”

    朱孝庄:“听说曹厢指给陛下准备了十分稀罕的东西,陛下一个人也吃不掉,浪费了好东西,将与陛下一直所坚持的节俭原则相背离,臣的肚子是小,陛下的名节是大,所以,臣就来了!”

    曹沅则还算说了一些有用的废话:“一切准备就绪,请陛下放心!”

    王德嘴笨,本来修炼得也能说上几句不咸不淡没营养的废话,但是自己能想到的都被这些人精说过了,王德无可奈何,只得什么都不说。

    这,不过就是与辽国的皇帝见见面,说说话,喝喝酒,用得着这样?

    赵桓懒洋洋地起来,道:“诸卿退下,朕要更衣!”

    几人同时摇头,异口同声道:“亿兆黎民、万里江山都系于陛下一身,万万马虎不得,伏请陛下听臣等的建议,否则臣就不起来了!”

    我就说吗?说的轻飘飘的,还是有事吧?难道,朕要穿什么衣服,他们都要过问?

    赵桓猜对了,不仅穿衣服要过问,就连穿哪件靴子,骑什么马都不能自己做主呢!

    今天的衣服,倒也简单,按照秦桧的说法,辽国极尽华丽之能事,咱们就给他来个反其道而行之,简单就是美,简单就是力量!

    脸上还略微扑了一点粉,不是为了更白,而是为了更黑。黑一点,阳刚之气,皇帝之威就扑面而来了。

    多余的修饰全部去掉,只在玉带上挂一块玉佩,平日一直由内侍捧着的开疆剑,今天则悬在腰畔。朱孝庄千叮咛万嘱咐,这就是一个摆设,即使非要出剑,也是不能拔出来的。您这么一拔剑,全露馅了,甭说您,我们这些臣子的脸面都没处放啊!

    足足收拾了半个时辰,其实没什么麻烦的,完全是因为出主意的人多,内侍们根本不清楚到底应该听谁的,他们早已经糊涂了。

    早膳也不能多吃,汤能不喝就不喝,免得刚说几句话就出恭。理由更是充分:您看哪,把人家晾在那等您,您自己痛快去了,人家好歹也是皇帝,不能太不当回事了不是?

    今天的靴子,非常挤脚。赵桓眼睛一瞪,刚想发作,裴谊陪着笑脸道:“陛下,是朱学士的建议,在靴子底下垫些软纸,不是可以看着高些吗?”

    再看朱孝庄,人家双手一摊,一副无辜的表情,分明在说,臣都是为您好,您也要为大宋负责啊!委屈一小会儿,换来千古流芳,您自己掂量掂量吧!

    不用想,也是这些话,唉,不知道把他带来到底是福还是祸啊!

    御马呢,因为性别的原因,最钟爱的赤电马被第一个淘汰,只剩下一匹“玉追”马。玉追马也不错,赵桓还喜欢,这一点倒是没怎么在意。

    一路上,朱孝庄不厌其烦,在赵桓耳边唠叨着,就连前几句话该说什么都说到了。哎呀,难道朕连话都不会说了?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