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康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卷 第十五章 观潮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道,要让兄弟们在地下笑你们吗?”

    老迷糊昂头吼道:“大帅,末将知错了,愿受军法!”

    “大帅,小的知错了,愿受军法!”

    王德刚想呼唤上护军,只听身后传来笑声:“呵呵,知道错了就好,浪子回头金不换哪!”

    官家到了,王德跪倒见礼。

    赵桓偶然路过,听到王德的吼声,抓个站岗的小兵一打听,明白了个大概。

    “怎么,就让朕站着说话?”

    有人取来一把椅子,赵桓坐下,道:“到了岁数,男欢女爱,情理中事。我们虎贲军团的小伙子,人高马大,长相又好,朕说啊,杭州的女子有眼光!”

    一名缺心眼的小子,竟然笑起来,遭到无数目光的飞杀,没死过去,完全是因为缺心眼的缘故。

    赵桓朝王德说道:“你要执行军法,朕不拦着,不过,只要他们彼此喜欢,要成婚论嫁,朕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成全他们吧!”

    “是!”官家的话,不管对错,在王德这里,一律都是“是”!

    “美女爱英雄,哈哈,朕为你们作主!”

    “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桓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坏了心情,八月十八,奉太上皇、皇太后,至天开图画观潮!

    钱塘海潮,以八月十八最盛,苏东坡曾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据史书记载,钱塘观潮从东晋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至唐宋已经名扬天下。

    至于海潮的由来,民间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与战国时期的伍子胥有关。传说,战国时期的钱塘江被称为“浙河”,是东南沿海一带巨大的沼泽,浙河西迫江,东薄海,不知所止。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之后,就把他的尸体,抛到浙河里。伍子胥虽死,但豪气长存,其尸体在江中随流而兴波,朝夕有时;声若雷霆,波涛兴而起,波涛落而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此即钱塘江大潮的由来。

    从此,伍子胥成为钱塘潮神,杭州至今还有伍子胥庙,百姓四时祭拜,香火千年不绝。

    后唐五代年间,钱塘怒潮急湍,昼夜冲击,堤岸不牢,有崩溃的危险。吴越王钱镠到伍子胥的庙去祷告:愿鬼忠愤之气,暂收汹涌之潮。然后,采取山阳之竹,用鸿鹭之羽为饰,以丹珠锤炼的钢铁做箭镞,造三千箭矢。又用鹿脯煎饼、时果清酒,祷告六丁神君、玉女阴神。第二天,为表示射蛟灭怪的决心,钱镠用五百强弩手,以造好的箭矢射向势不可挡的钱塘江潮头,每潮一至,便射一矢。箭矢至,海潮依旧,不过从那之后,堤岸却从来没有崩塌过。

    太上皇赵佶,兴致颇高,轻摇纸扇,朗声吟诵道:“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赵桓带头,贺上皇好诗,转头一看,起潮了。

    眼前的钱塘江水,缓缓而下,内紧外松,入海口尤其广阔,呈喇叭行状。目力所不及的地方,就是海和天了。海门方向,一条银线似的潮头,遥连天际,如万马逐云。遥看海潮,仿佛千条玉练飞空,远听如千军虎贲驰噪,银涛沃日,雪浪吞天,眨眼之间,挟雷霆万钧之势,奔到跟前。近观,潮头恰似玉城雪岭,声如春雷滚动,千万层碧波随地翻滚,潮头相撞,势不可挡。震撼激射,宛如一条出没波山浪谷间的玉龙,在戏水玩耍,又好似天上的银河顿时变窄了,直泻人间!天崩地裂,水波轰震;怒涛惊竖,骤雨泼天。

    此浪方歇,后浪又至,后浪推前浪,无有穷尽。

    浪头最盛之际,几百名弄潮儿披头散发,赤膊纹身,跃入水中,随波逐流,好不威风。时而用手执大旗、小旗,一会儿用脚执红绿清凉小伞,浮在潮头浪尖,腾身百变,引得岸上观潮之人,爆出与海潮一般响亮的喝彩声。

    正看得入神,赵佶忽道:“海潮正盛,皇帝何妨做一首诗,与万民同乐!”

    赵桓道:“儿臣哪有这份急才,观此情此景,潘阆之词,最为贴切,一颂之为父皇助兴!”

    顿了顿,诵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太上皇已经有诗,赵桓此举,一为藏拙,再则也不想压了父亲的势头。

    赵鼎被命作诗,饮一杯酒,起身唱道: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不想,平时说话甚是难听的赵鼎,竟做得这样的好词!

    就在这时,江边出现两名女子,一大一小,一红一绿,大的婷婷玉立,小的天真活泼。两人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嬉戏娇笑,仿佛大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