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康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卷 第十四章 杭州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众臣跪倒,说着比那胜仗还漂亮的话儿。

    打了胜仗,当然高兴,不过,也不是没有伤心的事情。姜开化一家被杀,田田得到消息之后,悬梁自尽。赵桓早就想赦免了她,回京之后就准备下旨的,谁想,她竟去了!

    想起那些欢爱的日子,好像过去很久很久了。田田的死,他是有责任的,每当想到她,心中都会一痛。才六年的时间,兰若去了,田田去了,赵桓不是一个无情的人,但是,作为皇帝,该忘却的就一定要忘却,否则,一天都过不下去的!

    赵桓沉吟着说道:“台湾,气候湿润,物产丰饶,有种就有收,朕准备在岛上设县,沈卿可愿去做个知县?”

    去年六月,沈正声在宣德楼前上书,奏皇帝重武轻文、变更祖制、好大喜功、宫闱不修、田猎无度等十三事,赵桓当时真恨不得杀了他。不知这个人是直言犯上以邀声名,还是面丑心善刚正不阿,所以,暂时褫夺了他的官职,令其闭门思过。丢了官,沈正声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并无不当之处。再派人调查他的出身人望,得出的结论是,此人还可一用。台湾要用人,一个七品知县,本来也用不着赵桓来操心,但是,这个沈正声总放在京城,只不定什么时候再来那么一出,那怎么行?还是打发远远的,想用的时候再说。

    沈正声跪倒奏道:“臣愿意!”

    “各州县无地流民,将分批迁往岛内,种地的人是不缺的。朕与卿做个约定可好?”

    “请陛下明示!”

    赵桓轻轻叩着几案,道:“台湾岛什么时候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卿才可以离开!”

    “是!”

    沈正声退下,赵桓又道:“这个,大理国王请求派使者进京朝觐一事,诸位卿家有何看法?”

    “不独大理,占城、真腊、高丽、东瀛都想派使者朝觐,而且次数越多越好,恨不得一年来上七八次,虽有仰慕我中华文明之心,图利之意也很明显呢!”

    “仁宗皇帝曾经规定,三年一朝,并且严格限制使团人数,臣以为不妨改为五年一朝!”

    “国家为此,每年至少损失百万贯,请陛下明察!”

    百万贯,可能还不止呢呀!那些在明堂享受香火的列祖列宗,最喜欢搞这一套:营造万国来华的喜气,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其实,北方的强敌越来越强大,威胁一直存在,从来没有缓解过,不过是欺骗平民百姓而已。

    蛮邦小国的使者来了,送一点象牙、香料、人参之类的东西,天朝上国回赐茶叶、丝绸、瓷器甚至黄金,价值一定要远远超过贡物的价值,才能彰显天朝气象。于是,五凤朝阳,万鸟翔集,四海欢歌,天下共颂大宋天子圣德。

    各国使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则四五十人,多则三四百人。有些人根本就不是使者,而是商人,借机税款,私自贩售,获利丰厚。就是那些正使副使,也会带一些货物,来大宋捞上一把,各国甚至将使宋使者作为国王对臣子的奖赏,和国王关系不好的,根本没机会来呢!

    因为这种贡赐贸易,大宋每年损失的钱不计其数。

    关于这件事情,赵桓想起来就会笑上一阵子,不是没有人不知道好笑,而是明明知道好笑,大家都不笑,还一本正经,堂而皇之,搞得象模像样,不是更加可笑吗?赵桓不止一次笑过这些祖宗,并不觉得自己就是所谓的不孝子孙,孝不孝的不在这上头,富国强兵,才是大孝啊!

    赵桓就是要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世人史书当有公正的评价。

    思忖片刻,赵桓道:“朝觐改为五年一朝,使团人数限制在三十人以下,并申明:心中有宋,当两国修好,共享太平;山川阻隔,交通不便,朝贡当量力而行,体恤民力之艰难!”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扭头一看赵鼎,正襟而坐,无喜无嗔。前几天,得到消息:西夏国主李乾顺死了,赵桓很是高兴了一下。赵鼎在座,正言道:“闻人之丧,无忧戚之色,反自喜,岂仁君所为?”

    赵桓听着,心里别提多腻歪了。

    也许,象他这般斤斤计较,赵鼎还是有话说的,今天不知为何没说。想从赵鼎的嘴里听些顺溜的话,难啊!比灭了女真都难!本来想问问他的意见,瞧那样子,还是算了吧!

    赵鼎不说难听的,已是难能可贵,还是别自找没趣,好好的的心情,让他一两句话就搅了,不值啊!

    今日,太上皇要与杭州名流,吟诗作画,共游西湖,赵桓没有去,想随便走走!

    刚刚换好衣服,来到行宫门口,忽听身后香风习习,脚步急促,回头一看,正是和香还有十九妹,华福帝姬赵赛月。两人本来关系就好,这次南巡,朝夕相处,好的就像一个人似的。

    和香一身绿裙,赛月一身红衣,巧笑倩兮,异常可人。

    “臣妾张和香参见陛下,陛下吉祥!”

    呵呵,见到这两人,想不吉祥都是不成的。

    赵桓笑道:“朕欲出宫体恤民情,两位小娘子可愿同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