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建国通话后,李志刚又与蔡同荣通了一次话,将薛建国在首都的发现通报给他。蔡同荣对海军的出现非常感兴趣,他说岛内海军没有核潜艇,都是常规潜艇,灾难发生时全部遇难。对于大陆海军潜艇部队能够幸存下来,他早就有考虑,还特意指派下属去海军那里去搜集大陆的潜艇基地资料。可惜当时搜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全,后来又有其他事情需要去做,也就没有进一步挖掘有关资料。
李志刚说现在想去潜艇基地调查也没有意义了,一是北方地区天气过于寒冷,岛内空军无法降落,二是这些海军都已经弃船登陆,想再联系他们也很困难。蔡同荣说这可未必,就像空军对蓝天有特殊的感情一样,海军对大海有特殊的感情。他有一种直觉,那支潜艇部队肯定又重新返回大海,并且可能前往南方。但目前的困难就是不清楚海军的准确位置,大陆的海岸线太长,幸存的潜艇部队如果在海上航行的话,踪迹更难捕捉,如果派战机搜寻的话,不仅需要出动多架次,而且至少搜索半个月以上,才有可能搜索到。这样的话,可能会超过嘉山基地和致航基地的飞行能力,造成飞行能力透支,后勤保障特别是关键部件的更换问题将全面凸显。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用这种涸泽而渔的办法。
听蔡同荣这样说,李志刚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他问蔡同荣:“蔡司令,你一直在做情报工作,不知道比熟悉不熟悉你们的情报器材。”
蔡同荣笑道:“我虽然不敢说精通,但没有吃过猪肉,可总看过猪走。一般的情报器材都有说明书,即便不会也可以按图索骥。”
李志刚也笑道:“蔡司令,你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指无声手枪,窃听器之类的情报器材,而是指一种非常古老的器材,那就是宣传气球。”
“宣传气球?”蔡同荣好奇地问道,“这种东西已经好多年没有用到了,好像在几十年前我们曾经用过,近几年也就M国对C国使用过。这种东西投放位置不好控制,隐蔽性差,早就被弃用了。”
李志刚神秘地说:“我知道你们现在不用了,但我估计你们现在还有存货,对不对?”
蔡同荣想了想,说:“这个我不说不准,要查一查情报局的库存表才能知道,你问这个干什么,难道……难道你想向南海地区投放宣传气球?”
李志刚笑道:“不错,我确有此意。蔡司令,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咱们俩是海军,或者是首都那些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到南海附近的幸存者,很有可能在立足期间无暇收听收音机,所以咱们的电台尽管增设了很多频道,对于他来说却一点作用也没有。这时如果在空中发现宣传气球,或者是地面上发现宣传气球,肯定会打开看。”
蔡同荣高兴地补充道:“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全是关于如何收听电台的说明和一台袖珍收音机。”
“对!”李志刚赞道,“蔡司令,麻烦你抓紧时间弄一些,最好是那种天女散花式的,不仅气球多,而且气球破裂后传单再进行二次飘散,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另外,你们当年肯定有专攻特务使用的微型电台,最好也投放一些。好让那些幸存者用其与咱们联系。”
几天后,就在薛建国在首都一无所获的时候,蔡同荣已经将在仓库内发现的一大批早年加工完毕的宣传气球成功地更新了宣传内容,利用现在的北风风向,开始大批量投放了。
几十年前经过不断改良后的宣传气球果然功力深厚,尽管多年未使用,但那优良的材质一点也没有影响使用效果,蔡同荣组织士兵们按使用说明释放了整整一整天,才释放了一千只。听着海涛拍岸的“哗哗”声,望着远处顺着北风越飞越远的宣传气球,蔡同荣心中思绪万千。当年自己的父辈们煞费苦心制造的这些宣传气球竟然在今天仍能够派上用场,难道两岸对峙竟然是一种巧合?
正是由于两岸的对峙,才有嘉山基地这样的山洞机场。正是由于两岸的对峙,才有农作物的战略储备。也正是由于两岸的对峙,才有宣传气球这种关键的信息联系器材。也正是由于两岸的对峙,才有那些专门为特务准备的微型电台。
气球飘走之后,李志刚开始焦急地等待着蔡同荣的消息。蔡同荣释放的气球里面携带了五百台微型电台,这个是岛内军情部门的全部库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在十年前,岛内派进大陆的间谍都已经全部改用网络来传输情报了,无线电台全部弃用。
在李志刚等待的过程中,新一轮的降温又有开始的趋势,一无所获的薛建国只好领着搜索队从首都撤回陶家庄。康强和那个红衣疯子坚持留在首都古皇宫,说他们就暂且担任联盟在首都的联络官吧,也许东北的矿工几天后就可能大量涌入首都呢。
薛建国等人撤回陶家庄后,与唐艳艳重新汇合。唐艳艳对首都是空城觉得不可理解,对康强的解释也提出了很多质疑。可是当时降温在即,大家都忙着收集生活物资对抗降温,也就顾不得这些事情了。
李志刚建议薛建国抓紧时间回撤,可薛建国说现在再回省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他准备以陶家庄为根据地,择机重返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