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里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汴梁风月 第113章 所寻之人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春天已经来临了。

    虽然迹象还不太明显,但是偶尔四顾的时候,院子里开始有了些许绿色,春风拂面,也吹散了那刚刚解冻不久的水池,大树上也开始冒出一两个绿枝,把这枯枝染上一点绿。

    这几日,朝廷可以说也是焕然一新,如早春之日,蓬勃无比。

    太后已经年高,她生性贤淑,本不愿插手政事,耐不住赵佶的一番请求,便开始垂帘听政起来了,此时各项任命已经妥当,赵佶想着起用以前的元祐老臣,以使天下得以安宁。

    王贤果然是被皇帝诏书命为崇政殿说书,他知道自己不能张扬,所以一直都是避开朝中官员,每次都在殿中等皇帝归来,说上一段时间,到了下午方才回去,也算对得起自己的饭碗了。

    这里也算清净,不过皇城的气势还是让他无法适应,此时正坐在一个案台之上,这上面摆着不少的书卷,但是王贤却没有拿过来看上一眼。

    春日的阳光还算不错,宫殿的柱子上三三两两的带着光亮,折射一点点的影子,但是阳光却怎么也穿不进入殿堂之中。

    王贤坐在这里一动不动,突然像是听到声音一般,立刻站了起来,随即便听到外面阵阵声音,他立刻走至正中间,见到赵佶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好多个太监、宫女,他立刻跪下来说道:“臣参见皇上,吾皇陛下万岁!”

    赵佶此时抬了抬手,然后说道:“平身。”

    此时外面的太监、宫女们都知趣地退了回去,赵佶这时走到最上面的案台,然后坐下来便道:“王贤啊,朕今日可算出了一个大风头了,就是章淳那老匹夫都被朕说的哑口无言,看来他离归家养老之日也是不远了。”

    王贤这时站起身来,坐在右边的案台,此时听赵佶语气甚是兴奋,不由笑道:“看来皇上定然是觉得大快人心了。”

    赵佶呵呵笑道:“何止是大快人心!朕简直是高兴坏了,今日你也别说书了,便听听朕说一说吧。”

    王贤见他这样说,便低首说道:“臣便躬听皇上之言。”

    其实事情早就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赵佶自登位以来,请太后垂帘,自己细观政事,已经有所见闻了,这朝廷内外,他看的也比较清楚,便在今日他发布了两道诏令,太后什么也没过问便同意了。

    先是广开言事,大宋本来言事便是很开明,但是事实上,言官责任重大,常常会得罪权贵,而有时候连皇帝也不高兴,所以有一个章疏局,专门是编录诸大臣的一些言论,所以就是台谏官言事之时也要掂量一番。

    这次开言事,是赵佶故意为之,毕竟朝中互相不满者皆是有之,他想着把一些奸邪之人清除朝政,必须通过言事官,所以发的诏令也言辞恳恳,“举凡朕躬的阙失,政令是否妥当,风俗是否淳朴,均要建言,在京言事者,送至三省六部,在外言事者,送至州军之所,凡进言者,概不加罪。”

    这一下可让朝廷透出一口气了,诸臣开始都有些意动起来。

    再有一件事情便是提拔官员,大名府知府韩忠彦被提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而争先的真定府知府李清臣也改为礼部尚书,正言黄履被掉到御史台为御史大夫,整个朝政为之变动起来,所以朝臣们为这个争论不休,但是曾布力挺赵佶,诸人无法,只能如此了。

    赵佶此时把这些事情说出来,然后呵呵笑道:“今趟真是让章淳无话可说了,曾布年老不糊涂,在大事之中还是支持朕的,待到元祐诸官返朝的时候,朕定然要把章淳给撤了。”

    王贤微微一笑道:“皇上是想用韩忠彦吗?”

    赵佶呵呵笑道:“王贤你深知朕心啊,没错,韩忠彦乃是前朝老臣韩琦之子,为人忠厚,又颇为正直,朝中上下莫不交口称赞,所以朕便想用之为相。”

    王贤摇头道:“此事不用着急,陛下先可升之为门下侍郎,待到日后再作定夺,而且现在元祐党人尚还未归,百姓们皆是心有不满,陛下应该做些定断了。”

    赵佶点了点头道:“朕是知道的,这些人都已经被发配偏僻之地,想来受了不少的苦,这次朕便调他们回来。”

    王贤沉吟了一下道:“陛下应该如何安置他们?”

    赵佶一愣,然后说道:“自然是好生安抚,他们毕竟受了许多的苦,若是年老便准其修养,余者皆复其位,添其职,以使诸臣同心。”

    王贤摇头说道:“陛下没想过元祐诸臣和当今之朝臣水火不存,当年王荆公和司马温公二人所争之事,直到如今,两派之间,又如何取舍?”

    赵佶这时叹了口气道:“朕这几日所思的便是如此啊,太后和朕说过,元祐诸臣皆是良善之辈,不应欺压,朕也觉得有理,范纯仁忠厚、苏轼心宽,他们诸人虽然都是元祐党人,但是并未有害国之心,可说是栋梁,可是朕也有自己的想法,朕的父皇、皇兄皆是以变为心,朕登大宝未有几年,若要驱除老臣、更改法度,实在让朕心中不忍,朕心中左右为难,不知给如何是好。”

    王贤沉吟地道:“陛下,当年神宗陛下为何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