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杀人案已经过了九天了,这些天里何介山一天过来一次看看场,苏诸庆因为真的太忙总共才过来两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就走了。
而张庆和睿王赵临也是悠闲无比,基本上不升堂,不拷问犯人,似乎没人拿这案子当回事。
宗正寺里新设的高堂成了虚设,这些调来的衙役们也觉得没事可做了,每天也就稀稀拉拉几个人过来当差,叫做值差。
睿王的王府之中,布局很讲究,左边为园,右边为池,中间大理石铺的过道,上前便是会客的大厅,青瓦卷角,成塔楼之势。
张庆笑看着下手边的少年王贤道:“看来王贤你在大牢里过的并不太差,我听人说宫里有个太监特别交待过牢卒要好生待你,那人是谁?”
王贤心中惊讶,这个张庆大人怎么连这个也知道,随即又想到他是刑部大员,牢卒们都名义上归他管的,他只要对自己略微关心一下便知道此事,王贤马上躬身道:“是一个叫梁师成的公公,他是端王的旧识,端王托他关照一下我,所以我得以不在牢里受累。”
张庆点点头道:“是啊,你是不受累,看一看刘居安,就是受了点苦,还好我去看看他,把他换了间牢房,不然的话他真会死在大牢里了。”
王贤不知大牢重重黑幕,牢卒才不管犯人死活,直接关进去,一天扔过去两顿饭,像刘居安这一把老骨头,只怕真会死在牢房里。
赵临见到张庆心情不错,这时出声道:“张大人,老朽今日一早被太后召见,询问了这案子的进展。”
张庆和王贤忙问道:“那老王爷如何回答?”
赵临笑道:“老朽还能如何回答,据实回答,只说案情扑朔迷离,端王杀人尚有很多疑点,并请太后放心,一定会把此案查的水落石出。”
张庆迟疑地道:“太后没有催尽快结案吗?”
赵临摇头道:“太后只是叹口气,说赵佶虽然无辜,但平常不受拘束惯了,让他经此受一番难也好。”
张庆笑了笑道:“只要不催我便好,老王爷,实不相瞒,我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今日更是得了一些消息,证实了一件事。”
赵临奇道:“是何事让张大人如此高兴?”
张庆看向王贤道:“此事便是王贤说的那两个白衣人确实存在,而且身份也已查明。”
王贤大喜过望,本来以为张庆不会着人去查那两个白衣人的,没想到他竟然暗中追查,他忙道:“那两人真的找到了?”
张庆道:“没有,那两人现在应该还在汴京,不过我等并未察觉。”
赵临疑惑地道:“你是如何得知那两人存在并知晓他们身份?”
张庆笑道:“此事说来话长,还多亏了我一个好友,此人是江湖野人,市井之徒,亏了他,我才知道那两个人竟然是明教的教徒。”
赵临和王贤同时惊讶万分,脱口而出:“明教?”
王贤心中复杂万分,突然想起了十三年前,娘带着自己向辽境逃去,期间艰辛万分,而娘便是明教之人,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人事已非,本来已经淡忘的事涌了出来。
赵临沉静地道:“此明教可是摩尼教?老朽虽然多年不知天下事,这明教老朽可算是早有耳闻。”
“老朽少年之时顽劣不堪,整日醉生梦死,只求快活,有时候故意带着几个太监去酒楼闹事,然后乔装打扮回王府,甚至出手打人也是平常之事,虽然先皇帝和先太后早有训斥,然而我依然不知悔改,直到我二十多岁领职到福建为官后碰到一事才让我彻底改变。”
张庆奇怪地看着这个老人,一直以来他都是睿智、沉稳之人,从未想到过这个老王爷少年之时也是一样的贪玩,一样的纨绔,他很奇怪的是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一个纨绔的王爷变成了成熟无比、如此睿智的睿王。
赵临像是回忆起来道:“那时老朽不过二十有四,虽然在京已婚有子,但到了福建还是不免寻花问柳,整日流连青楼茶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让人汗颜。”
这种尘封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张庆大为惊讶,不知该说些什么,赵临却笑着道:“老朽当时在福建算是一个恶霸,但是遇到一人,却从此改变老朽一生。”
张庆笑道:“如此之人,定是大智人,可惜我无缘得见。”
赵临哈哈笑道:“张大人你却错了,此人并不是什么大智之人,而是一个女子,而且是一个青楼女子,而我和她相遇也是在福建的一家青楼。”
张庆尴尬地支吾两声,却听到赵临道:“老朽那时在福州宁翠楼正喝着闷酒,却不想见到一个女子,她的样子不算很好看,衣料也是很差,本来这等女子老朽的性格是从不想与之交谈,但是老朽当时却突然有种想和她说话的冲动,于是盈满酒,重新摆了宴让她和我说话。
老朽这一辈子从未见过如此女子,她能让人一下子静起来,又能让人一下子热血沸腾,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实在让人无法忘怀。老朽那时年少,刚与她浅谈几句,就语气轻薄,但她既没有羞涩也没有故意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