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山美人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篇 第七章 定鼎 第一百三十二节 西风渐(1)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帝国国家安全总署按照无锋和古基的设想一分为二,除了帝国国家安全总督外,新成立的是帝国保安局,这是一个专司对内查处各种帝国内部反叛势力兼顾防谍、反谍的机构,在这一点上无锋原本以为会招致已经内定为帝国法务大臣莫伦的反对,但这一次莫伦却罕有的表示了有条件的赞同,除了认为一家独大不利于政权巩固两家有利于竞争和互补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莫伦也意识到帝国监察院难以对安全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两家权力重叠的机构相互监督却能够起到很好效果,而帝国监察院只需要利用其中一家监督另外一家就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刁肃仍然担任了帝国国家安全总署的署长,而脱胎于帝国国家安全总督的帝国保安局则暂时由原本已经内定要升任帝国军事情报局副局长的顾登云领衔组建,大唐帝国两大特务机构终于在这个时候轰然耸立起来。拿莫伦的话来说,要保障以皇帝为中心的皇权的绝对权威,特务机构的建立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发挥特务机构作用的同时限制它们的副作用对民权和人权的损害,则是帝国监察院的一项长期而又繁重的工作,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无所作为,积极、稳妥、策略,这就是作为帝国首任法务大臣指导帝国监察院关于开展对帝国两大安全机关的监督工作时提出的三句话六个字。

    两大安全机构在帝国各地以及国外都不设分设机构,仅仅是在各郡首府设立一个临时性的联络点便于开展工作,而两大安全机关也都是各自单独开展工作,实行垂直领导,不受地方政府包括政务院的领导,直接对皇帝陛下负责。

    两大安全机构的组建加上先期已经宣布成立的帝国情报总局和帝国军事情报局,也就宣布了帝国四大直属机关特殊地位的确立,四大机构直属于帝国皇帝领导。既不对帝国政务院(内阁)负责,也不对帝国枢密院负责(帝国军事情报局名义上隶属于帝国枢密院,但和帝国情报总局一样只负责向帝国枢密院提供情报支持,在人事和日常业务管理上单列),仅仅在名义要受帝国监察院地监督,而这四大机构加上公开的帝国内政总署,事实上也就组成了保障帝国皇权独大的最重要工具。

    当帝都逐渐进入庆祝皇帝陛下即将登基活动的高潮期时。作为帝国中大陆方面军总指挥的崔文秀已经在穿过了西北郡地界进入了自己中大陆方面军的防御区域北吕宋郡。在庆阳府崔文秀会晤了新任西北总督辜信海,并要求西北郡作为连接帝国内地和自己中大陆防地的咽喉要冲,务必要保证自己军事物资方面地需要,尤其是武器、盔甲以及粮草方面的供应,辜信海也义不容辞的表示了绝对支持,有了西北这边的后勤保障,崔文秀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踏上中大陆征程了。

    崔文秀选择了走北吕宋郡而没有选择走西域郡,一来沟通西域郡五府的道路扩建修缮攻城已经获得了帝国政务院的批准进入了施工阶段。利用冬歇期进行大规模的施工成为西域总督赛波最关注地工程,大批来自西北郡和北原郡的劳动力涌入了西域郡参加这项工程。工程分成两段,从克什哈尔到贝加和从庆阳到贝加两段工程同时齐头并进,掀起了西域建设史上新地一页。而这项工程的全面开工也使得原来贯通西域五府交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多数商队都不得不绕道经行北吕宋或者东腾格里,而正处冬季也使得北吕宋这条道路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商道。

    与第十军团一起西进的崔文秀在维托境内就接到了自己老友第七军团军团长呼延虬的通报,吕宋人已经全面占领了原提克人控制的南部五行省,并直接宣布了将这五个行省宣布并入了吕宋王国。设立了印德安总督区,除了几个原来附属于提克人地小部族行省外,整个提克控制区六个行省就只有一个拉合尔行省控制在几方手中,而第七军团和吕宋军也已经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小规模重复,好在双方都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第七军团是因为实力不及。而吕宋人好似乎更忙于稳定自己这个新设总督区的统治,战事并没有进一步扩大。

    而来自印德安军团的应建明也向自已的新任上司中大陆方面军总指挥崔文秀发来了紧急信函,汉森同盟军队已经大规模进入了原来雅库安人的控制区,并且帮助已经皈依了圣灵教地雅库安人上层镇压下层依然坚持信奉尼叶教的民众,雅库安局势一日三变,这种不稳的情绪也已经影响到了邻近的米什部落。

    虽然汉森同盟的军队并没有进入邻近地区,但是受到雅库安地区尼叶教徒遭到血腥镇压事件的影响。米什部落的民众也都十分恐慌,害怕在汉森同盟地支持下,圣灵教也会强迫信奉罗门教的民众改信圣灵教,这种恐慌情绪甚至波及到了整个印德安王国中北部地区。米什部落控制的两个行省已经强烈要求和东北三行省一样成为大唐帝国的保护地,进而也导致了印德安王国内部的激烈争吵,海德拉巴部落控制的中央政府虽然也希望大唐帝国提供军事力量予以保护,但是反对向东北三行省一样形成真正的保护地关系,而米什部落高层则认为海德拉巴人是为了一己之私罔顾米什部可能面临的危机。

    好在捷洛克军团已经全面进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