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族科伊人为霍屯督人(Hottentots),称居于沿海地域以采贝为生的民族为史特兰洛帕人(Strandlopers),称以狩猎为生的人为布须曼人(Bushmen,意谓居住于丛林地的人)。荷兰人无法象中国人那样勤劳地干活以养活自己,而是利用各种欺骗暴力手段抢劫那些周围的黑人部落。
开普附近还居住着半岛科伊人,当时,科伊人仍维持着单纯的游牧经济,没有从事任何种植业。野生的块根是他们摄取的主要植物性食物。居住地区土地的贫瘠和周期性的干旱使科伊人的牧场载畜量很低、经营粗放。每一个科伊人家庭公社需要十分广阔的牧场面积才能维持生存,因此科伊人的人口分布十分稀疏。西方人入侵南非时,奥兰治河以南的科伊人才20万。
为了避免部落间的战争,以防人口进一步减少,各部落在迁移时有意在相邻的部落之间隔开广阔的边境地带,这就使科伊人部落之间和氏族之间的联系更加松散,部落酋长的权力很小,部落组织的防御能力也较差……17—18世纪,科伊人才从班图人那里学会了冶铁和锻铁。在开普地区居住的科伊人有科林海夸(亦称开普科伊人)、科腊舒夸和科乔夸等部落。这些部落与荷兰殖民者接触最早,殖民地建立初期,往来船只的牲畜供应主要是靠这些部落。对殖民者来说,与科伊人进行牲畜贸易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他们用铜块、废铁、小刀、烟草和玻璃珠等饰物就可以从科伊人那里换到所需的牲畜,用0.5磅铜丝外加0.125磅烟草能换到一只羊,用0.25磅铜能换到一只牛犊,用3磅多一点铜就可以换到一头奶牛。半岛科伊人虽然占有开普地区有利的气候条件和牧草丰盛的土地,拥有较多的牲畜,但牲畜是科伊人衡量财富的标准,他们不愿过多地出售牲畜。科伊人把剩余牲畜同荷兰人交换是为了满足生活上其他方面的需要,所以对荷兰商人所提供的饰物、日用品的需求量有限,很快趋于饱和……
为了得到更多的牲畜,殖民者不择手段,用烈酒诱骗科伊人上瘾,使烈酒成为科伊人大量消耗的物品,然后再通过交换,从科伊人手中攫取大量牲口。
在中国人老老实实经营自己农场、牧场时,荷兰殖民者直接闯到科伊人部落中去,明目张胆地进行抢劫。
荷兰殖民者公开对指挥官安东说,如果他们得不到足够的牲畜,就要结伙进入内地去抢;如果霍屯督人(科伊人)不把牲畜交出来,他们就把霍屯督人抓起来。面对这伙强盗,科伊人曾质问道:“假如我们科伊人到你们荷兰去,你们能允许我们像你们那样做吗?”
这种指责对荷兰殖民者而言毫无意义,他们榨干了一个科伊部落的牲畜,又转向另一个部落,几年之内他们就深入南非内地百余公里的内地科伊人部落了。
荷兰人讨厌中国人的勤劳,因为中国人生产出的牲口粮食压低了补给品的价格,使得他们抢劫所得贬值-虽然他们基本上是无偿得到这些牲口产品的……而且,中国人虽然做生意时也骗过黑人,不过从来不会对黑人部落明抢暗夺。
因此,周边科伊族、萨恩族和班图族黑人部落在第二次中荷战争期间,都在出力帮助中国人。大批科伊族游牧民利用中国人提供的马匹对荷兰人发起游击战,帮助李旦的手下守住了中国城。
东印度公司战败后,荷兰人在开普敦要塞基础上改建了一座军事基地好望堡(Castle of Good hope),指望对抗中国人可能的反攻,不过此时李旦手下也就200多号武装人员,也无力攻击荷兰人。因此,好望角殖民地又一次恢复了中荷两大族群暂时和平相处的局面。
这时,英国人突然出现,三艘战舰在好望角海面出现,乘荷兰人专心防备陆地这一面的中国人,一举攻占了好望堡……但是中国人没有投降,还在中国城收留了一些逃难的荷兰人。英国舰队是从北美洲来得,不知道近期刚刚有中国船队前往欧洲,并且正在返航。他们看到中国人武器很差,人员组织混乱,决定攻打中国城,一劳永逸解决好望角殖民地问题,将这里变成英国殖民地。
尹峰在派遣遣欧船队来欧洲时,曾经要求他们尽量不要和欧洲列强起冲突,因为中华公司现在还没有力量能够在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大海上与欧洲人争夺海权。遣欧船队在得到荷兰船只报信后,李锦和韩京等人主张与英国人谈判,然后将李旦等人接走离开好望角。
郑芝龙为首的一批年轻的中华军军官立刻表示反对,一致要求对英国人开战。郑芝龙声言:“船主大王曾经说过,中华的旗帜在任何地方升起,就不允许再被落下。”
“可是,这好望角时是荷兰人的领地,这里打出的是奥兰治家族的旗帜。”李锦反驳说:“我们即使这一次打跑了英国人,那么我们离开后,这里的中国人怎么办?”
郑芝龙顿了顿,咬咬牙道:“这里是我们中国人开发的土地,使我们中华公司的人建立的城寨,我们中华军的宗旨就是维护我海外唐人的权利,对英国人就只能是用大炮来说话……”
他抽出指挥刀,斩钉截铁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