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思齐的南洋团被命名为新五团,驻守海南岛。琼崖两州的知州大人都被架空,一切事物都归中华联合公司琼崖分公司主管陈东负责。
万历四十四年,颜思齐将原官军的一部设为乐安营、乐定营,主要为了镇守罗活黎部落老巢。这是中华公司第一次设立地方守备部队,以后专业野战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开始渐渐地分化职能。
尹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富商到来之前,离开了台湾,以巡视为名去了南洋。由于前两年朝廷海禁,几十家内地股东都无法来台湾参加两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如今海禁松弛,这些内地富商或派出继承人、或者是族内的重要人物为代表来到台湾,有几家甚至是家族之主亲自来了。
尹峰委托曾岳主持股东大会,他在婆罗洲南崖州和李丽华会合,在三吧和西婆罗洲各个金矿公司会盟。在《西婆罗洲协议》中,中华公司为首的金矿公司成立攻守同盟,各家公司推举中华公司为首,共同出资成立了婆罗洲团,主体力量就是原赵宣明的驻防队,军费由各家分摊。在西婆罗洲金矿产区,中华公司的开采金矿的产量占了全部产量的八成,所以军费也是分摊了八成。
……
俞咨皋撤离琼州府后,发现广东副总兵金齐家并没有把丧师失地的真情上奏朝廷,而是以黎民乱军势大、海寇掐断海路为由,为自己撤离琼州辩解,并没有说明官军是投降后才能够撤离琼州的。
他立刻上书朝廷说明事实,并要求朝廷增派大军收复琼崖。
尹峰委托泉州知府蔡善继上书朝廷,声称:崖州团练主动出击,打败黎民乱军收复琼崖,要求朝廷赏赐,并且要求由崖州团练驻守海南岛五年。
泉州知府蔡善继因此被内阁首辅方从哲斥责,说是不识朝廷体统、妄自传递大逆不道的奏疏。蔡善继见到批文,苦笑了之。
名义上管辖着台湾巡检司辖地的蔡善继是浙江乌程人,其家族是本地丝绢大户,无论出口海外还是营销内地,他们都和中华联合公司经常性打交道,关系密切,所以蔡善继是这些年来对中华公司表现最友好的一任知府。
尹峰的奏折当然被打回了,被斥为目无法度、大逆不道。这个时候,朝廷还没发觉海南岛已经落入尹峰之手。
没过两天,俞咨皋的奏折到了朝廷,方从哲从纷乱的梃击案中刚刚抽出身,猛然发现了俞咨皋的奏章,大惊失色。
他急着求见万历皇帝,万历见是海南岛的什么事,照旧不搭理。方从哲只好召集廷臣商议。在内阁会商时,内阁大学士吴道南大呼“此乃造反、欺君罔上,当诛九族!”他极力要求朝廷发大兵同时进攻海南和台湾两地,一举荡平海寇尹峰所部。
方从哲看着这个迂腐的书呆子,无奈地叹口气。他性格懦弱,不能担当大事,而他老家是江南德清人,家人经商的很多,关于华兴联号和尹峰的传闻,他知道很多。方从哲没有信心能够一鼓“荡平”海寇,而且他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因此受到影响。
他犹豫不决,但是吴道南却很态度坚决,最后两人吵了起来,争吵内容很快宽泛到了形而上的哲学争论上去了,还有君子小人之类的互相指责。大臣们各依门派,互相之间争个不休,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却被大家抛到了脑后。相比之下,后世的网络论坛上的“跑题”之风,根本是小巫见大巫。
由于海南岛是在天涯海角,距离京师是在太远,而且尹峰占了海南岛后并无任何北上进攻大陆的景象,因此朝廷诸公并无紧迫感,这件事足足吵了一个多月。最后,广东副总兵、广东巡抚的联名奏折到了京师,把海南失陷的整个过错都推到了俞咨皋身上,同时却附上了占领海南的福建百户颜思齐的奏章:要求朝廷招安。
颜思齐的百户身份是尹峰当年为他讨来的。
这一下,朝廷上下又乱了套,纷纷议论一定是尹峰的手下向慕王化、要投向朝廷了,这是分化海寇的好时机。另一派则认为是海寇的缓兵之计,朝廷大军务必迅即出兵,夺回琼崖。
不过,俞咨皋本人则倒霉了,成了替罪羊以渎职之罪名被削职为民。他出于正直而捅开了文过饰非的官场窗户纸,实在是太不“成熟”了。
还好,浙江副总兵沈有容把他找了去,让他担任了自己亲兵营的旗牌官。但是,他从此不再特立独行、埋头苦干了。
一再在官场上受到打击的俞咨皋,一开始由于涉世不深,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作为,棱角分明,个性张扬,骁勇善战。随着他一再受挫,宦海沉浮,渐渐受到官场习气的熏染。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遂“趋利避害”,亦学得圆滑世故起来。
俞咨皋本性并非是刚强坚定的人,如果他在中华军中,可能会顺着中华军的风气成为良将,而在明朝官场内,他屡次碰壁反思后的结果不是出污泥而不染,移风易俗,开风气之先,而是入乡随俗,随波逐流。多做事情出错的几率也随之增大,为了不给政敌以口实,俞咨皋渐渐地变得消极应对,无所作为。
“环境”改变人,俞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