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华舰队在井里汶海战大胜的同时,菲律宾各地的备战行动也进入**。
马尼拉城外东西南北四大堡垒工事体系迅速建立起来,虽然是土木结构工事,但是是完全按照火器时代多棱角堡垒的模式建造的;宿务城堡得以加固加高,用新型混凝土加筑了炮台。在马尼拉湾湾口的科雷吉多尔岛—现在改称战争岛—炮台得到了加固,新添了三门64磅重炮,还有一门中华公司建造的中华军现有最大口径轰天炮:直径三尺(1米)的重型轰天炮,用来轰击企图登岛攻击的敌军。
甲米地造船厂被整个用城墙包围,成了一座堡垒城镇;现在船厂内除了军用船,其他船只一律停止建造。大量的近海防御用的单桅纵帆船被建造出来,每船载炮两门;同时,大量渔船和小型商船被改造成火船。
中华公司对于大炮的需求猛增,但是台湾、吕宋的铸炮厂由于朝廷海禁,把铁、铜等原料运出海变成了风险极高的事-毕竟,出产铁铜矿产的地方都在朝廷控制下,台湾、吕宋的矿产资源开发还刚刚起步,根本无法满足中华联合公司大量筑炮、制造燧发火枪以及炮弹、子弹等军火生产需求。
于是,得到了商人借债款项的尹峰,向停泊在马尼拉的外国船只高价购买压舱物—铁块、铜块甚至石头-当炮弹用。同时,暹罗、北大年、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商船上,或多或少总装备着一些大炮,用作防护之用;尹峰命人向他们高价购买大炮,无论大小好坏都要。
中华军第一旅的兵力已经扩张为8000人,下辖两个团,每个团下辖四个营,每个营下辖四个哨队,外加一个专业炮兵营,后勤营、辎重营,旅直属哨队两个,还有一个旅直属炮兵哨队,若干捉生、侦查、医护等直属哨队,团长赵铁、副团长麦德。
同时,骑兵团已经从台湾调到了吕宋岛。由于得到了大量朝鲜济州岛的马匹,这支骑兵团扩大为300多人,其中一百人是骑着安达卢西亚马、身披重甲的精锐重甲骑兵,在九州萨摩之战中出尽风头。其团长是荷兰老雇佣兵安得列少校。其余的200多名骑兵,大约只能算雏形中的骑马步兵-使用火枪作战,骑乘济州岛和大明朝各地搜罗来的蒙古马。
李魁奇的炮兵营扩充为炮兵团了,足足1200多人,十个炮兵哨队100多门各种口径大炮,还有一个专门运送火药炮弹的辎重哨队。年轻的李魁奇自从四年前琉球萨摩战役结束后,一直没能参加什么大的战斗,早就憋坏了。他玩命地训练自己的部队,每日里在马尼拉城南操练场上使劲地开炮搞实弹训练,不计代价地真枪实弹地开炮,弄得尹峰有点心痛自己的军费。他找来李魁奇,想劝他要节省弹药,结果李魁奇用尹峰自己的话把这个问题堵了回去:“船主大人,您在军校里说过:平时多流汗,战死少流血,我这是在加强训练啊!”
尹峰很无奈地点点头:“好吧,这样的话,我再让台湾方面把库存的炮弹、火药运点过来。
大明朝廷今非昔比,对社会各阶层的控制力已经越来越弱,海禁政策虽然公布了,但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提高了中华公司进货成本,基本上没有对中华公司的主营业务-海外贸易产生太多影响。因此,和朝廷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所以,台湾等地开始抽调人手、武器装备支援菲律宾方面。
年底,分散驻守南洋的第四团赵宣明部派出的一个营步兵,搭乘返航的叶华舰队来到了马尼拉。这时,不包括分散在吕宋各地的准军事组织-庄丁队和土著辅助兵,中华军在吕宋岛已经集结了一万一千名步兵,另外还有2000名水手火枪队可以从舰队方面抽调出来。马尼拉港口停泊着主力战舰五艘—除去在巴达维亚维修的飞豹号,飞字号四艘加常驻吕宋的马尼拉号。
现在,大家就等着西班牙人来了,几乎是急切地渴望他们来。中华军上下信心十足,战意高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