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龙之海上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12章 战萨摩(九)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日本庆长十四年)的七月间,中华联合公司的舰队出现在鹿儿岛湾,进而深入到距市街不远的滨冲海面,排成单纵列战斗队形,严阵以待。

    在在日本古代,鹿儿岛古时被称为熊袭之地、隼人之地,这里居住的隼人部落对大和朝廷降而复反,反而复降。此后随着大庄园岛津庄的出现,作为镰仓幕府在此地的领主的岛津氏不断扩大势力,逐渐支配了此地并积极发展与南方诸岛的贸易。岛津庄不断开拓势力范围,在岛津庄任下司一职的惟宗忠久(即后来的岛津忠久)于1185年进入了出水地区、随后成为了萨摩、大隈、日向三国的守护。

    镰仓幕府初期,岛津一门都居住在镰仓,一般认为,1341年岛津贞久入住鹿儿岛郡东福城标志了岛津氏开始移居到鹿儿岛。此后,岛津氏在1387年(日本历元中四年)建成了清水城,岛津贵久则于1550年(天文十九年)在清水城附近更靠海岸的地方建成了内城并入住。在此附近靠山的地域由于集中了武士的赐第、被称为“上町”,而稻荷川河口以及滑川到海岸堤防(由于种植了柳树,后被成为柳町)一带主要是百姓的住宅、被称为“下町”。

    内城虽说号称是“城”,但其实质上只是挖了一道护城河的宅邸,防御力极度匮乏,1600年(庆长五年)关原之战战败后,迁移问题被提上了桌面。

    到了室町幕府末期,岛津氏的势力快速增长,但是就在其意图一统九州之时为丰臣秀吉的军队所挫败(1587年)。鹤丸城的落成据说是在1603年(庆长三年),拥有高大的箭楼和天守阁。(原先的历史时空中,鹤丸城在1696年毁于大火后被重建,但是重建后的鹤丸城没了箭楼和天守阁,只是单纯的宅邸构造罢了)当时的建筑主要集中在上町,但是这些年在甲突川右岸出现了鳞次栉比的武士赐第与民居,形成了城下町。高级武士的住宅沿着千石马场大街分布,下级武士则住在加治屋町的附近。

    战国时期的甲突川沿城山东麓而来,经御着屋于俊宽掘附近入海,其与稻荷川入海口一起被辟为港口,让鹿儿岛的海外贸易得以兴盛起来。

    岛津氏致力于发展同明朝政府、朝鲜以及南方诸国间的贸易。鹿儿岛、阿久根、山川坊津作为贸易港在当时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采取了门户开放的政策,铁炮与基督教最先传入了此地。

    这几年岛津家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岛津氏参加文禄、庆长之役和关原之战,支付了大量的军费,损失了无数人力物力,苦于填补。解决这一严重危机,也正是萨摩入侵琉球的基本原因之一。

    尹峰在飞虎号上看着稻荷川河口的那座小小炮台,冷冷地问身边的库特雷上校说:“怎么样,使者派过去了吗?”

    尹峰的老营作战部总管是库特雷上校临时担任:“已经派出了使者,是台湾教堂的一名葡萄牙传教士和一名华人传教士,那位和岛津家做过生意的福建商人罗先生也和他们一齐去了。”

    这时,主桅杆顶部的望斗瞭望员发来了旗语信号,林跃一字一句道:“瞭望员报告,使者已经上岸,对方有十多人出了堡垒。”

    尹峰点点头,大声下令道:“传令兵,发出旗号,准备登陆作战!”

    陈第正在爱不释手地拿着尹峰的望远镜东张西望,闻言一惊,回头说道:“尹船主,难道不等一下谈判的结果了?”

    尹峰冷冷地说:“不用等,不会有什么结果;和岛津家谈判,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武器来谈。”

    他一声令下,所有的战士都行动起来。最先准备登陆的是十艘双桅福船上的1000名水手火枪队,飞字号三艘巨舰和十艘三桅福船型炮舰在他们前面正在向鹿儿岛城海岸线接近。

    这支船队是有史以来出现在鹿儿岛湾(甲突川到稻荷川这一带也被叫做锦江湾)规模最大的战斗舰队。除了三艘巨大的炮舰外,二十艘三桅福船和五十多艘双桅福船,还有其他辅助船只,密密麻麻分布在鹿儿岛城东方海面上,帆船队列一直延伸到樱岛。(这个时代的樱岛还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火山岛,历史上要到1950年樱岛火山喷发熔岩把岛和陆地连接起来,樱岛才变成了半岛的)。

    岛津家的港口奉行一时之间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半天才想起来应该向鹤丸城的主公报信。不过,这个时候居住在城山山麓鹤丸城的岛津忠恒也已经在天守阁上看到了海面上的帆船队。

    三名中国使者被港务奉行送往鹤丸城,但是中华公司的登陆行动却不等谈判有什么结果,已经全面展开了。

    对于三艘巨舰的逼近,稻荷川河口堡垒的武士确实很有勇气,抢先开炮了。问题是岛津军的“国崩”大炮只有200米的射程,而飞字号三巨舰还在500米外。这一发炮弹毫无悬念地落空了,但是这一声炮响却给了中华军开火的理由。

    尹峰下令全体炮击部队开火。海螺号吹响了开火信号,一刹那间,炮声轰鸣不止,千百发炮弹如同骤雨,射向稻荷川炮台。李魁奇的炮营使用五门轰天炮,闯到了离炮台100米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