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是被一群只知道克己复礼的朱熹子孙把持着,对这种来自遥远西方的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从唐宋以来一直极为兴旺的与东南亚地区和中东地区的远洋贸易采取压制打击政策。对民间外贸极度严格地控制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命令禁止。
而对于一直困扰大明北方的游牧民族则一直采用严防的措施,甚至为此修建了那些我们到今天为止仍然在引为骄傲的万里长城。除了开国之初的徐达和后来的靖难之变之后上台的朱棣曾经主动出击之外,基本上在后世的几百年里一直都在疲于奔命地忙着防御。整个大明都在一个巨大的包围圈里醉生梦死。即便是永历中兴之后,南明的一些所谓上层精英们同样对跟北清在黄河一线对峙感到满意无比,对恢复旧山河丝毫提不起兴致。更别谈什么派舰队到外面看一看什么的了。虽然永历之后朝廷并不禁止民间远洋贸易,甚至南明的税收的大部分就是这些富得流油的外贸商人们带来的。但是在国策上的政策倾向以及对贸易本身的重视程度极为缺乏,至于组建舰队为贸易保驾护航就更谈不上。只是在原来户部下面建立了一个泊航司负责管理远洋贸易和外邦进攻。对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来说,‘万邦来朝’是跟‘百兽率舞’差不多的盛世祥瑞罢了,坚船利炮无非跟钟表珐琅一样是些新鲜的玩意和闲聊的谈资。至于外面的世界里因为争夺资源和殖民地打得热火朝天的战争就更是天方夜谭。
即便是近几十年以来受到除了北清之外的来自日本和西方列强的压制和入侵,大明上层甚至包括李长河这样的人在内也只是想着怎样才能保住自己防患于未然而从没想过打出去,军政高层中的很多人即便是现在也不是很清楚英法列强为什么跟自己隔着万水千山非要派军队和舰队到中国根自己打一架。目的却只是为了跟中国自由贸易而不是争城略地占领中国。
这也是大明国力不弱军队也不少但最后还是由根本就没有能力发动战争的北清率先挑起全面战争的根本原因。
在东亚地区大明的军队最先改制,大明的海军也是最先引入蒸汽机为动力的军舰和按照现代海军体系进行改造。但是由于传统的不思进取和骨子里对军人的鄙视使得大明的军队一直出于不好不坏不生不死的尴尬状态。
近三百年来大明国内上下已经习惯了跟北清之间的各种规模的边境拉锯战。而对于这种全面战争从来就没想过会真的打起来。甚至就连熊况山这个从边境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督军出身的首辅在各种情报都表明北清要发动全面进攻的最后时刻依然对此感到有些怀疑。其他人可想而知。
而战争便是在这些人极为不负责任的犹犹豫豫状态下一步步迫近并最终全面爆发。这直接导致除了边境部队之外基本上没有战略预备队的大明帝国在最初的被动挨打之后显得更为被动。如果不是柳清扬自掏腰包顶住重重压力组建了一批造价昂贵的重装部队并一直雪藏至今的话,恐怕这一次真的会失去长江以北的战略纵深地带。这还不是最可气的,柳清扬花费无数心血的压箱底的三十几万准备抄老毛子西北后路直奔中亚或者斩断小日本一只黑爪子的秘密精锐现在被迫提前暴露,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这才是真正让柳清扬等人感到恼火的地方。
就在谢清明他们为了即将打响的商洛城巷战紧锣密鼓地做准备的时候,清军在黄河一线最大规模的一次强渡行动拉开了序幕。
12月8日清晨两点钟,就是在陕南地区载衡发动最大一次攻势并占领商洛城北高地的那次进攻差不多同时,蓄谋已久的黄河北岸清军开始了开战以来最大一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