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一位白发银髯行将就木的老人。可是大明帝国的处境并不比五十年前更好。百姓的生活也并不比从前更富裕。帝国周边依然是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帝国内部同样是暗流涌动内忧重重。
近几十年来勃然而起的新兴阶层不甘心于现有政治制度下自身低下的政治地位和有限的发言权,旧的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和处于支配地位的各大家族们也不允许自己的地位被人轻易取代。再加上列强的挑拨和教唆,南明政坛近十几年来呈现四分五裂的发展趋势。
目前帝国内部的主要政治势力大致分为四股,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就是以李长河为代表的中间派势力,主张调和各派势力的利益,平稳舒缓地改进现有的政治体制;其次是激进派,他们主张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军力以抗衡日本的崛起和列强的威胁;再次是以旧的贵族家族为核心的守旧派,这一派人手中掌握着大批的土地和财富对任何触动自身利益的变革均持反对态度;最后的一派是军国一体派主张效仿日本全民皆兵,要求建立类似德国总参谋部的独立指挥体系替代内阁管理帝国,这一派在军界尤其是中下级军官中有极强的号召力。以李长河为核心的中间派也叫做调和派,他们是传统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但都深知现有体制的弊端希望可以平稳地改变不利的外部环境。外交上对以英法日为主的列强的策略采取低调的妥协态度,虽然对北清采取不予承认的态度,但也不愿轻易挑起事端恐被列强从中渔利。
出身于南明最大传统家族的李长河即便再激进也无法轻易跳出这个使他拥有了一切的传统势力圈子。这一点注定了他只能采用和稀泥的办法调节几派之间激烈的争斗,对北清的后台日本他也不愿意采用直接对抗的策略,他担心两败俱伤的结果会是让西方列强趁虚而入。
这几年以来,年迈的李长河真正担心的已经不再是派别之争和外敌的强大,而是他自己首辅的位置后继无人。在包括自己的中间派在内的所有派别中,他挑选不出一个既可以力压诸派又可以继承他的策略,把他未能做完的事情接着按照他的划定的发展方向坚持下去的继承人。他非常的担心自己死后大明的江山社稷会不会四分五裂。
本来他很看好鄂省督军熊况山,这个出身行伍的农家子弟是他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愿意为大明帝国而不是只为了他自己做事的这个级别官员中唯一的一个。这曾经让他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这个没什么家族背景的铁腕督军应该是可以继承他衣钵的最佳人选。可是反对这个人选的人非常之多,就连皇帝陛下本人在与他探讨首辅人选时对他的这一提议也不是很赞同。内阁的其他几位次辅除了军方代表之外其他几人都各有心事,对在一次闲谈中他故意提出的这个人选都很不以为然。
就连内阁中他一直提拔上来的自己的两位弟子也在听到他很欣赏熊况山的时候也面色不豫。他知道这是弟子们对他有意见了,认为就连熊某人都有机会的话为什么身为首辅弟子的我们居然还不如一个外人。这些都让他对自己周围的这些想要争当自己接班人的家伙们感到非常失望。做了二十年大明首辅的李长河很清楚,这些只顾自己的人是不配掌握这样的权利的。如果让这些人占据首辅位置的话那将是大明的灾难,也是他李长河的耻辱。
可是这个熊况山也不让他省心,刚刚在内阁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到最后还是由他本人力排众议勉强通过了由熊况山接任第四次辅的决定。这个熊矿山就在武汉接受了那个从国外跑回来的什么柳公的嫡孙的大批德制武器,其中居然还有大批的重武器和弹药。且不论姓柳的家伙居心如何,单就说增加了这么一大批重武器之后北清、日本以及英法等国会作何反应,内阁该怎样应付紧跟在这件事之后一系列外交抗议,不说别人,单就是那些指望通过向南明高价销售武器而获取暴利的外国企业代理和军火商人们听到此事之后恐怕就不会答应。那我们大明以后再需要购买武器的话怎么办,再找姓柳的去要?简直是不长脑子。
一直站在窗前胡思乱想了很多的李长河觉得自己站的有些累了,便来到沙发前准备坐下。还没等到他屁股沾到沙发上就听到自己秘书在门口跟人打招呼。听到打招呼的那人浑厚爽朗的笑声和问话声李长河知道在他的门口说话动静这么大的只有一个人,就是那个刚刚自己还在骂他没脑子的熊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