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可以任人操纵的傀儡。想到这里柳清扬知道他必须利用好这个机会。
他站起来走到地图前认真地看了一遍俄奥军力分布态势和德俄军力部署情况,又在沙盘上仔细观察一遍地形,对兴登堡说道:“德国现在的问题是两线作战,从施里芬阁下开始德国总参谋部和各级将领们就一直把法国和英国当作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此所有军事计划的战略重点都在西线。战术思想是力图通过几次大的战役打垮法国或是在法国北部地区吃掉法军主力以迫使法国投降。再挥师东向跟奥匈帝国一起击败俄国,这样的计划虽然看上去是理所当然,但可惜的是执行起来不够坚决彻底。”
“而且就算是我们在马恩河一战中打败了法国军队和英国军队,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是综合国力要超出德国的大国,他们在海外都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在海上他们都有比德国强大的多的海军。一旦战争打成僵持状态,德国想要速胜的计划变成泡影,英法两国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海上优势封锁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而他们却可以利用殖民地的资源和人口把消耗战坚持下去。”
“现在的战争手段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战略战术思想体系,大口径的榴弹炮可以打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大批步兵的密集冲锋在成群的炮火和重机枪面前会变成大规模的屠杀。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对阵时防守一方的损失永远比进攻一方要小得多,即便是再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推进了几公里甚至是十几公里,此时的军队已是残兵不堪再战。到最后依然是相持不下的对峙局面。这样的战争德国能打赢吗?”
“这种倾全国之力而发动的战争不到一方彻底倒下是不会结束的,大规模的战争打的是后勤,打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的物资可以让自己坚持到最后了吗?显然没有。整个德国上下从皇帝陛下到普通百姓都认为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几个月的事,没有人想过会长期打下去一直到流干所有人的血以及口袋里的钱。”
“所以说这是一场短期内不会有结果的战争。东线的俄国虽然已经是虚弱无比,但他经过长期积累因而拥有的战争实力却非常强大,要想把俄国的实力消耗干净需要一个过程。由于帝国的战略重心一直放在西线,那么东线的兵力就会相对薄弱。难以形成持续的大规模打击力量。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应对策略。目前东普鲁士地区有强大的纵深防御体系,加上俄军在这一带的重兵集团刚刚被消灭,要想在短期内恢复根本不可能。俄军进攻盟国奥匈帝国的军队远在南线,没有可能大批北调,所以要想在北线与我军抗衡就必须调派国内的其他部队同时再次大规模动员组建新的部队。”
“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时间差,我们可以组建一支规模大约在二十万人左右的机动兵团在俄军内线活动。向南可以威胁华沙一带俄国突出部的核心地区,迫使俄军不敢倾力南下,一方面可以在俄军对北波罗的海沿岸发起进攻时击其侧翼,使他们不能放手全力攻击。同时可以伺机吃掉一部分位置突出的俄军部队,在战场上形成主动态势。”
“在防守方面要把维斯瓦河下游以东地区堡垒群外面的村镇里面的人口和物资以及工厂作坊等有可能被俄军利用的所有东西都迁移到维斯瓦河以西或者北面的堡垒群内,不让俄军有任何借用的可能。这在东方叫坚壁清野。”
“对付俄军这种没有强大后勤支持的大批部队应该很有效果。然后派出精干的小股部队专门打击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和屯兵据点以及物资仓库。最后在俄军困顿不堪无法可施的时候从后面给他致命一击。用这个办法连续吃掉几次俄军有生力量之后,俄国的血就基本上流的差不多快干了。同时扶持俄国内部的反对势力发起内乱,内忧外患之下恐怕沙皇陛下想再打下去就得自己骑着马来打了。”
说完这些话的柳清扬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葡萄酒,然后看了一眼听得十分投入的兴登堡。柳清扬的话让兴登堡很是惊异,虽然他知道柳清扬是一个战术方面的小天才,如果给他一支精锐部队让他自由发挥的话往往给人带来惊喜,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能对大的战略方面有如此清楚的认识和自己颇为独到的见解这可是极为难得的。尤其那招对付俄军的什么坚壁清野实在是妙计,物资极其匮乏又极为依赖骑兵的俄军在后勤上的确是个最大的软肋。这种釜底抽薪的绝户计的确是让俄国把血流干最好办法。后生可畏呀!
尽管兴登堡心里对柳清扬的一番话极为认同,但他知道不能太给这小子好脸色,否则不定又会借这个机会在提出什么诱人计划再带兵出去打一场令其他人难堪的胜仗的话就对他的未来不利了。年轻人还是太急功近利了。
一想到这里他对柳清扬认为德国战争形势较为悲观的论点直接予以驳斥,说柳清扬如此看待德国几辈最高将领一致认同的战略计划是对他们极大的不敬。虽然对于东线战况的一些建议有一些可取之处,但打了几次小胜仗就开始忘乎所以却是会吃大亏的。年轻人要想成长为真正的将军就得先学会谦卑和谨慎等等。
柳清扬当然是唯唯称诺满口言是。自是要装出一份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