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古人早有辛酸的语句为证:“能做太平犬,不作乱离人!!”
朱常浩的军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将北京城附近的十几个县几乎抢劫一遍,一旦失去纪律的束缚,平日里再严整的部队也会变得如野兽一般,他们烧杀抢掠,****掳掠,作尽了人间坏事。
网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朱常浩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他的部队冒着大雨,向京师进军,这里的道路实在难走,大量车辆陷进泥水当中。
网虫又坚决吸取李如伯的教训,一定要带足了大炮和火药,因此进军速度并不是特别快,将士们在雨水当中拼命行军,晚上又要忍受刺骨的寒风,所有的帐篷都是湿的,而几十万大军要同时生火取暖,也是不可能的----哪里有那么多的干柴?
卢奇毕竟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他向网虫说道:“皇上,我方现在是分进合击战术,三支部队分路会攻京师之敌,除了我们,两外两路兵力都不强,现在我们这一路行军速度较慢,因此必须让另外两路也同时放慢速度,否则必然会造成他们孤军深入,很容易被敌人抓住战机,各个击破!”
网虫笑道:“你抓过老虎吗?要俘获凶猛的老虎,一定要先消耗他的力气,让他去啃硬骨头,骨头当然会被他吃掉,但是他的牙齿,也不会那么好受吧?他的体力,恐怕也不得不消耗一部分吧?”
卢奇大惊:“皇上的意思,是要牺牲……”
网虫笑道:“立刻派密使去那两路,一定要让杜松和拖顿等高级将领本人能够冲出包围圈,镇不想他们死,至于别的,在所不惜,这是战争必须付出的代价……”
他沉思着,然后看着卢奇:“你现在一定认为镇这个人残酷无情,但是镇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必须要做的!传令,放慢进军速度。”
卢奇无奈的去执行命令,但是心底里也有一丝庆幸:毕竟自己的人马,不是被牺牲的那一路。
(写到这里,可能又有人批评网虫实在太没人性了----这一回可能他连老丈人都要故意牺牲掉,但是实际上,战争史上这样的事例----牺牲部分兵力为主力进行决定性进攻创造条件----屡见不鲜。
下面举几个比较有名的例子进行说明,当然,对于很多熟悉军事历史的读者来说,我在这里的描述实在浅薄,班门弄斧,仅供一笑:
苏德战争当中,苏联统帅部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队死守斯大林格勒,实际上已经下定了牺牲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尤其是崔可夫将军的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决心。
在此后漫长的城市争夺战当中,苏联大本营一直拒绝以精锐的战略预备队主力增援斯大林格勒(只是像添油一样的分批投入一些部队,简直少得可怜),但是又要求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队不得会退一步,进行死守。这就激发了该部队的必死决心,他们以自身极其巨大的伤亡,给德军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同时保证了苏联大本营可以在最后的反击当中集中使用兵力,一声雷霆巨响,就将德军打得粉碎。
另外的例子就是著名的辽沈战役当中的塔山阻击战,林彪将两个纵队(六个师)放置于基本无险可守的塔山地区,与十一个师的国民党部队死打硬拼,其实并不是坚信防守部队能够坚决的将敌人赶下海去,而只是希望他们的死战,能够减慢敌军援助锦州的速度,以便主力部队能够迅速攻占锦州。
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下了牺牲这两个纵队的决心,也正因为这样的毅然决然,才激发了广大官兵拼死一战的决心,最终牢牢地守住了塔山。
反过来的例子也有一些,最典型的就是国共内战当中的淮海战役。
当第一阶段黄伯韬兵团碾庄被粟裕的华野主力包围的时候,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刘峙,都下不了牺牲黄伯韬兵团的决心,本来这时黄兵团已经吸引了粟裕的主力,而且顽强的像一颗铁核桃,让华野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国民党方面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包括黄维.刘汝明.李延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甚至华中的宋希濂兵团,展开天罗地网,捕捉相对弱小的中野予以歼灭,用一个兵团换一个野战军,这怎么算,也是合适的买卖。事实上,杜聿明也确实如此向蒋介石建议过,可见国民党将领当中确实不乏能人。
但蒋介石没有这样决策,他首先决心坚决援救黄伯韬兵团,让黄维兵团孤军冒进,导致其被围于双堆集,黄伯韬兵团最终还是覆灭了;
紧接着蒋介石还是下不了牺牲黄维的决心,他没有让杜聿明率三个兵团在黄维兵团吸引中野华野大量兵力的时候,利用这个有利机会撤离战场,而是固执的命令杜聿明去援救黄维,试问杜聿明屁股后边跟着华野几十万大军,哪里有这个能力?!
结果杜聿明也被围于河南陈官庄,最后黄维完蛋,杜聿明集团也跟着完蛋了。
在这个战例当中,蒋介石处处舍不得放弃,人人舍不得牺牲,还真有点与将领们“有难同当”的气魄,但是结果最后几乎全部牺牲,真是典型的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