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万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部 朝日鲜明 第十二章 决死一战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日本人由于弄不清平壤城下发生的诡异事件,所以谨慎的毛利秀就将进攻的时间推迟了一天,这被后来的许多历史学家深深疑惑:为什么朝日双方不能紧接胜利果实,乘胜一举突破明军阵地?

    一种解释是:朝日双方都未准备好发动总攻,尤其是朝鲜方面刚刚接受大量降兵,显然需要整编之后才能作战;

    另外一种解释是:日军由于在平壤之南,而明军李如梅部队是沿海岸隐蔽前进,忙于构成对明军合围的日军忘记了对平壤北方的侦查,盲目的乐观认为第二天进攻可以稳中求胜。

    总之,交战三方的主帅都是一个性格:稳。

    李平的稳,在于他要先整军再参战,以防止朝鲜军队降而复叛;毛利秀就的稳,在于他要先弄清形势再进攻;高迎祥的稳,在于他要等待两路援兵到来再决战。

    所以,就形成了令人震惊的一个结果:十一月八日一整天,双方都未再次发起进攻。

    李平与日方迅速取得联系,在得知日军精锐只有三万时,李平大吃一惊,这点兵力,如何做得大事?他马上迅速派出第二批使臣赴日本求援,同时使用了“臣下”的措辞,以期望打动德川幕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巨大讽刺:一心想摆脱明朝宗主统治的朝鲜,却不得不选择让日本成为自己的新宗主。

    朝日双方约定十一月九日发起总攻,全歼明军,明军的一切武器弹药马匹财物都归日方所有,这大大刺激了日本人的参战热情,晚上一整夜,都是他们纵酒狂欢的声音,甚至直达明军阵营。

    高迎祥和袁崇焕为他们的年轻付出了代价;明明占尽优势,却在转瞬之间处于了极不利的劣势,还好,他们赢得了十个时辰,现在他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李如梅和李光荣两路大军能在十个时辰之内赶到战场,如果来得晚了,就只有给他们收尸这一个结果了。

    十一月九日,早八时,晴。

    平壤城沉重的城门慢慢开启,从里面像变戏法一样川流不息的涌出了十五万朝鲜军队----李平决心孤注一掷了,摆出了不胜则亡的架势。

    因为他知道,朝鲜军队缺乏训练----实际上大多数士兵连盔甲都没有,穿着棉衣来面对明军的巨炮和火枪-----所以只能依仗自己唯一的优势:数量,用官兵们的血肉撕开缺口,消灭这些明军,然后以这个胜利为条件要挟明朝作出让步,承认自己的自治地位或者至少承认自己朝鲜国王的身份。

    不过如果他知道这些明军只是一帮团练武装改编而成的话,他的决心一定会动摇-----因为像这样的部队,明朝可以随时组建好几百万。

    朝鲜军队列成了三十个方阵,每队五千人,六队为一横排,后队监督前队,后退则斩。

    高迎祥和袁崇焕用望远镜看看之后,笑道:“这个李平是真不把人当人看啊---照他这个打法,今天要死很多人的。”

    袁崇焕却严肃的说:“问题是,如果他能无情的坚持这样使用兵力,持续不断的发起人肉冲锋,今天必将攻破我们的防线。”

    高迎祥道:“传令,炮兵主力将炮口转向朝鲜军,一会儿给老子努力炸出一个死亡区来!”

    袁崇焕道:“那么日本人方面呢?”

    高迎祥笑道:“你放心,日本鬼子精着呢,他们绝对不会首先进攻的---你的信鸽放出去了吗?”

    袁崇焕道:“四组信鸽每组十六只都放出去了-----但是没接到任何回复的信鸽,看来情况不妙,大家都说李如梅是出了名的谨小慎微,他极有可能见死不救。”

    高迎祥大笑:“你错了,我敢跟你打赌,今天救我们的就是这个花花公子李如梅。”

    这时候,朝鲜人的炮,响了!

    炮火发射过来,有的落在明军主阵地里,但是大多数落在了阵地外和阵地最边远的深深的壕沟当中,原因很简单,朝鲜的炮年龄最小

    的也有二十岁了,而炮弹的最大岁数竟然也有二十岁!真不知道朝鲜的炮兵是如何壮着胆子将炮弹装入炮膛的!

    明军损失微乎其微,但是按兵不动,一炮一枪不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第一波朝鲜军开始冲锋,他们的叫声震耳欲聋,奔跑的速度十分惊人,手里的武器什么都有,甚至还有朝鲜国王仪仗队的镀金仪仗武器---大多数居然都没有开刃。

    等到敌军迅速接近,不用望远镜都看得清了,高迎祥一挥手,明军的五百门各式火炮发出轰然巨响,炮弹如雨点一样砸在密集的人群当中,把残肢断体和朝鲜军队的旗帜抛上半空,鲜血如雨水一样从半空洒下来,后面的人被坚硬的地上突然涌出的鲜血和人的尸体绊倒滑倒,然后又被后面的人践踏,人们的惨叫声都被淹没在巨大的炮火当中了。

    由于三万朝鲜军队的进攻正面及其狭窄,以致于明军的炮弹每一颗都是在密集的人群当中爆炸,死尸像秋天的高粱一样,一堆堆一排排的堆积在一起,越向前走,垒的越高,到明军战壕边上的时候,高度已经达到大约一米。

    第一波朝鲜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