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万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部 朝日鲜明 第三章 万寿大会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礼部尚书高攀龙高声喊道:“大明万历皇帝万寿盛典正式开始,第一项,外国使臣祝贺圣寿无疆!”

    只听礼炮齐鸣(很多人震的耳鸣不止,妈的,火药不要钱啊?怎么放起来没完没了?!),首先是二百名西班牙步兵组成方阵率先进入广场,他们十分魁梧高大,手持洋枪,上面安装银光闪闪的刺刀,方阵中心有一名贵族高坐一匹洁白的骏马之上,在队伍走到天安门城楼正下方的时候,那名贵族脱帽,在马上一低头就算是行礼,然后抽出佩剑,刷刷几剑耍出几个极其潇洒漂亮的剑花(群众一片叫好之声,这小子比天桥卖艺的玩得还好,而且还不用给钱),贵族最后持剑平胸,大声说道:“西班牙国王特命全权大使弗朗索瓦公爵,向大明皇帝陛下恭贺五十大寿,祝陛下永远健康!”

    网虫等翻译说完,马上起身向西班牙方阵挥手致敬。

    西班牙方阵走过之后,英国方阵入场,一阵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立刻响起,四百名英国精锐步兵在苏格兰风笛手的引领之下进入场地。

    几十万中国观众哄然大笑:原来他们发现苏格兰男子竟然穿裙子!

    这倒是英国方面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奇特风俗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当地人的哄笑,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一次,西班牙和英国两强,在谁首先进入会场的问题上大吵大闹(别的国家不敢惹这两个流氓,只能接受明朝安排的位次),两方的使臣甚至到了准备个人决斗的地步。

    关键时刻,还是大明首相沈励的一句话让他们安静下来:万事由万能的上帝决定(此时中国也有不少人信基督教,因此这类说法极为普遍),我们实行抓阄制度。

    欧洲人比较讲究规则,双方答应之后,由法国使臣写了两个纸条,再由荷兰使臣把它搓成团,最后在大明首相的监督之下,西英双方各自拿出纸条,西班牙得到一个“先”字,大喜过望,英国人却无限失落。

    但是高度注重国家尊严的英国人经过一夜讨论,得出了一个挽回面子的方法:合理利用规则。

    原来明朝方面并没有规定各国使团的人数,英国人打听到西班牙人的方阵由二百人组成,英国方阵就突然增加到四百人,这样就比对方足足多出一倍,显出大英帝国的强大气势来。

    在队伍走到天安门城楼正下方的时候,英国使臣在马上行礼,朗声说道(居然使用中文,又比西班牙人高了一大截!):“大英帝国国王敬祝中国大明皇帝陛下万寿无疆!”

    网虫立即起身答礼,皇贵妃丽莎起身向英国方阵不断抛出飞吻(老百姓又是一阵骚动,这礼节太刺激了),英国方阵立刻用一个极其标准整齐划一的持枪礼向他们的公主致敬,丽莎的眼睛里不由得流出了泪水,她的混血儿子朱常江只有两岁多,此时竟然也有专人陪伴,在城楼上向士兵们挥手致意!

    士兵们又是一个标准礼节回礼,此时英国使臣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看看我们,有自己人在上面!

    第三个是法国方阵,然后是荷兰方阵,以及欧洲各国方阵,最后是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方阵(他们来得晚但是却声称必须要第一个出场,为了说服他们接受最后出场的次序,沈励一方面向他们灌输“中国习惯,最重要的最后出场”的说法(当然不能让别的国家知道);另一方面也给它的使臣适当的“意思意思”(送了名贵丝绸五千匹.

    千年人参不多,才二十根),终于使对方接受了这个安排(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欧洲各国战乱不休,而且宗教又不同,当然不愿意处于基督教国家的包围当中了,所以还不如走在最后,所以说这一回足智多谋的沈励也算错账了,白搭了一大笔钱);

    最难的是罗马教皇国的使臣,他们来的比土耳其人还晚,但是却坚持要走在所有国家的前面,新教和东正教国家勃然大怒,土耳其人更是抽刀出鞘:不行咱们练练?!

    万般无奈之下,中方提出一个折衷方案:教皇国单独成一顺序,排在第二个顺序出场,同时允许中国的天主教会各地主教六十四人陪同使臣一起出场,给足了他们面子,这才勉强过关。

    第一轮“外国”之后,就是“罗马教皇国”方阵出场,与前面的方阵不同的是,这些教士们手里拿的不是武器,而是圣经,一边走一边祷告,总算把他们糊弄过去了。

    在他们经过天安门的时候,信奉天主教的中方官员.妃嫔和老百姓纷纷起立共同为中国皇帝陛下祈祷,场面十分壮观。

    由于大明实行严格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各大宗教得以自由传播,同时网虫严厉镇压宗教冲突,因此国内宗教基本上相安无事。

    第三轮入场的是“属国”,依次是:朝鲜.琉球.安南.缅甸.泰国.老挝.尼泊尔.锡金.不丹.撒马尔罕.日本(南朝天皇派遣),他们与前两轮使臣不同之处在于;由于与中国是藩属关系,所以在经过天安门的时候,他们要下马行跪拜之礼(当然,网虫也给他们留足了面子:三拜九叩之礼,只让他们二拜六叩,说是那一拜三叩回国向你们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