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战之后,努尔哈赤调整兵力部署,积极制造攻城用具,以主力继续围攻京城。
同时,分兵两路:一路向南,借用大明监国蜀王名义恩威并使,连续攻破或者招降石门.冀州.德州等地,前锋直指济南。
许多不明真相的各地官吏都认为万历已经大势已去,立刻发挥随风转舵的官场本领,争先恐后地投奔蜀王,一时间华北大地风云变色;
另一路却是向东攻击,企图攻占天津,迎接日本军队登陆。
从表面上看,叛军占尽优势,但是他们却又犯了兵家大忌:兵力高度分散。
在随后的日子里,叛军又组织了对北京各个城门的十七次进攻,全都以失败告终,死伤惨重粮草几乎用尽,火药更是奇缺,双方科技水平的差距,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弥补的。
网虫和赵南星等的就是这个局面,于是用飞鸽传书下令:
刘綎部迅速击溃蒙古军侧卫后封闭长城各沿线要塞,同时以主力进攻北京敌军;
李如伯部封闭山海关等地沿线要点,以主力立即入关,直捣敌军后背;
陈璘部立即出击,从南面割断敌军南下部队与本部联系,以主力参加对敌会战;
漠南蒙古各部紧急出动偷袭漠北,俘获敌军后方家属牛羊等;
南京的朱常浩立即称监国,动员南方军队大举北上,先剿灭南下敌军,再北上助战。
首先动作的是刚猛的刘綎部队,他们二十五万大军从镇远等地突然出击,大败蒙古侧卫五万骑兵(具体战斗过程省略,因为刘綎部队有着极其丰富的对蒙古骑兵的作战经验,人数和武器更是占据绝对优势),他们封闭了敌军在长城沿线的出口后,直扑北京;
紧接着,李如伯部四十万人浩浩荡荡的从山海关冲杀过来,根本没用正眼看努尔哈赤布置的五千防御部队,因为光是炮火就已经足够将他们轰平的了----直插努尔哈赤后背;
南边的陈璘部队都快憋疯了,接到命令后疯狂地向五万南下蒙古军攻击,蒙古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居民恨之入骨,纷纷组织民兵配合官军进剿,陈璘以一部继续攻击,自己带着二十多万主力杀奔北京而来;
努尔哈赤和札萨克汗顿时感到风云突变,面对仿佛从地里面冒出来的百万明军竟然手足无措,完全没有了随机应变的能力。
紧急时刻,还是汉奸蜀王想出了主意:只能集中兵力,从李如伯方向杀出关去,以待东山再起。因为西面长城方向地势陡峻,大军短时间内难以逾越,而且对手又是疯狂的大刀刘挺,恐怕难以一战胜之。而山海关方面,是据说比较软弱的儒将李如伯,可能还有机会。
事到如今,恐怕也只能如此了,蒙满联军随即集中兵力疯狂地向李如伯部进行攻击,李如伯部随即撤退五十里,避免与敌在平原地区决战。
然后,明军就坚决不退了,在山海关地区的丘陵狭长地带,正所谓依山傍海之地,关山锁钥之处,列开阵势,李如伯命令挂出两面大旗:“精忠报国”“杀尽鞑虏”。
双方都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
不说陆地,再看海洋,此时的日本列岛混战暂时平和,以德川家康为代表的东军占据上风,几十家诸侯实现了暂时的和平,公推德川
家康为大将军,德川幕府,已经成型。
在得到努尔哈赤和札萨克汗联名的瓜分大明的邀请后,德川家康兴奋异常,认定自己将完成丰臣秀吉当年功败垂成的征服中国的壮举。
德川家康以惊人的魄力仓促之间紧急征集大小军舰船只一千余艘,装载各诸侯联军五万多人和大量火药火炮武器,从日本出海,直扑中国天津。
由于航程较短而且他们认为中国舰队主力还在南方护送商船和清剿海盗,短时间内不可能回来防守(当时的船速很慢),所以危险性并不大。
他们携带的粮食很少,因为他们知道大明的粮食不计其数,只要灭了大明,什么都有。
但是狡猾的日本人并不满足于几家平分天下,而是秘密的制定了将来继续攻灭努尔哈赤的计划,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统治中华大地。
本来日本出航一帆风顺,此时努尔哈赤的军队已经攻到了天津海边,两面是可以相互掩护顺利登陆的。
但是似乎天公有意安排,日本舰队突遇风暴,被迫在海上转了一个大圈躲避风暴,为此耽误了五天时间。
就是这五天时间,让中方的各支舰队得以完成紧急集结编队出海迎战,真正是造化弄人啊。
等到日本人重新瞄准航线驶向天津的时候,他们发现,在远远的
海面上,出现了一支巨大的舰队。
德川家康当然知道是谁来了。
大明海军.朝鲜海军.荷兰舰队(准确点说是大明高价聘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私人海军)。
一千六百条军舰。
整个海面仿佛被中方的军舰覆盖住了,德川家康眼睛里面满是对方的高大桅杆和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