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结局呢?靖康之役,连皇帝后妃都被人家抢了去,不和也的和了。
原因很简单,就是汉唐知道审时度势,用亲戚关系为自己的国策大政服务,所以汉唐强盛时各族纷纷相助,比如汉武帝大破匈奴,联通西域,唐太宗灭东突厥;国家有难时各族也纷纷相助,最典型的是回鹘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所以从战略上讲,和亲是利大于弊,至于和亲的弊端也要想办法克服,再说这世上哪里有无弊端之利益;
第二,这两年我们大开海禁,奖励工商,发展远洋贸易,收入甚丰.可是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你不可能让他门每个人都去做买卖.开工厂或者当工匠,他们还得以种地为生,但是内地是地少人多,你们都是知道的,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开发荒地.”
“现在最适合开发的就是辽东,那里土壤肥沃物产丰饶未开垦之地不下一亿亩,我们至少可以移民五百万.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障碍----辽东女真。他们有的以放牧打猎为生,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无力全面开发,但是坚决拒绝外人进入。”
“也就是说,或早或晚必须与他们发生战争,而且从东厂送来的情报来看,他们其中的一个部落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最近连战连胜,实力大增,并且将部众整顿为黄、白、红、蓝四旗,生产管理战争三位一体,威力巨大。”
“朕担心的是,他用不了十年就会统一女真,而且情报上说,最近努尔哈赤正在努力结好蒙古各部以为援手.到那时,不但辽东开发成为泡影,兴起的女真铁骑几乎肯定会攻陷辽东,甚至越长城陷京师,后果不堪设想。”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他们的祖先完颜阿骨打当年以两千七百骑兵起兵攻灭辽国,后来靖康之变,十万金军灭我大宋,这不都是血淋淋的现实吗?!我朝的边防看似坚不可摧,可是实际上漏洞极大,就是过度依赖防守.长城防线有一处松动,全线失去意义。"
"有人早就说过,万里长城万里空.一旦关外敌人的铁骑冲破长城防线,则面前广大的平原地区根本无险可守,他们的骑兵每天能推进三百里,从京师杀到中原多算也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占江南,平两广,入四川,进山西,略宁夏甘肃,最后进兵云贵,天下定矣。”一番话说得众人悚然变色,他们都是熟读历史的人(其中几个还深通军事),如何不知这惨痛的历史?现在听网虫如此深入的分析,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程度。
“因此,我们必须防止他们各部落甚至各族联合,也就是说,要采取恩威并使的策略.和亲之事,必须实行,而且要有来有往,就从朕的女儿开始!同时朕决定,明年三月,集中大军三十万并且联络各族各部,攻灭努尔哈赤,永绝后患!兵部加紧编练新军,除了已经建立的第一.第二.宗人三个军,还要尽快再组建三个军,其中有一个应是骑兵军,好在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充足的战马来源,应该问题不大。”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大中华帝国,决不能因为一点点的利益损失而瞻前顾后,用一点金钱和几个女人买人家为你卖命,当然是得大于失的。"
"至于他们之间的争执甚至战争,正是我们想要的呀,甚至不打对我们还不利呢!难道你们非得让他们团结成一块铁来跟朝廷对阵?我们花点钱费点口舌又算得了什么?!”他一口气长篇大论了一番,不由得感到口渴,连忙又吃了几口西瓜。
众臣终于知道了他的真实打算,原来是一个巨大的战争计划!
还是有人不同意,但是皇上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恐怕不能硬谏了,否则皇上的脸就如同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皇上与以前相比如同换了一个新人,简直是汉武帝附体,即是那样的精明强干雄才大略,又是那样的大权独揽心狠手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散会。
第二天,内阁首府沈一贯提出辞呈,理由当然是老病,其实真实的想法只有一个:反对皇上大规模用兵和和亲政策。
理由很多:一.兵者凶器也,现在为开发土地而占人领土,此为不义之战,出师无名,胜之不武;
二.皇上只要修德奉祖宗法四夷必不敢放肆,不见当年汉武帝兴兵穷追猛打匈奴,却使天下不堪其苦汉室几乎灭亡的惨剧吗?
三.移民辽东必然受到百姓的反对,谁愿意背井离乡去那苦寒之地?让他们抛家舍业,远离祖宗坟墓,此哪是仁君所为?民变即将发生,天下将大乱,不见当年隋炀帝进攻朝鲜的悲剧吗?
沈一贯毕竟老谋深算,没有自己说出这些话,而是指使自己的几个门生上书劝谏,希望能够打动皇帝收回成命,即使不成,皇上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他以为皇上会挽留他.
谁知网虫大怒,因为他深知此时不能让步,因为今天朝廷不动手,将来努尔哈赤就会动手,在这个节骨眼上,决不能心慈手软。
他立命将几个上书的大臣抓进刑部大牢,随即批准了沈一贯的辞呈,根本没有依照惯例予以挽留,哪怕仅仅是形式上的挽留。
但是网虫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