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羌族拼音文字方案》审查鉴定会,一致认为:“《羌族拼音文字方案》采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汉语相同的音采用相同的字母表示,羌语特有的音采用双字母表示,设计合理,能够科学、系统地反映羌语特点,是一个好方案,在试点中得到了羌族各界的肯定,证明是可行的”,并同意在四川省羌族地区试用推广。
[编辑本段]
3.《羌族拼音文字方案》推广情况
199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省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同志召集省民委及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专门研究了羌族拼音文字的试行和推广问题,并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省民委、省语委先后召开了三次羌文工作会议,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和安排。省政府批转的关于加强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把羌文的试行和推行工作列为了四川省语文工作的重点,省民委、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县各级党政都把羌文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省民委配备了羌文专业干部,并组建了四川省羌文工作组,编译了《羌汉词汇手册》、《简明羌汉词典》,编写了《羌文扫盲课本》、《羌文师资培训材料》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羌文读物数种,译编了小学语文、数学教材,组织进行了六期羌语文师资骨干培训,培训师资300余人。
截止2000年,共有30多名羌文科生和85名中专生分别在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威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成为羌文教师或其他工作者。四川省羌文工作组在羌语分布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县的3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组开展了羌文扫盲教学,有近2万人参加了扫盲学习,90%以上经过考试达到合格要求。此外,还在上述地区50多所中心小学和村小的130个教学班以及5所中学开展了羌汉双语教学试点。
[编辑本段]
(一)“白石莹莹象征神”
羌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此外,道教、佛教(汉传与藏传)、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羌区均有影响,尤以藏传佛教最为显著。
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崇拜,所谓“白石莹莹象征神”。羌民一般都在石碉房和碉楼顶上供奉着5块白石,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在自然界中,天、地、山、树与羌民的生产、生活至为密切,所以便成为崇拜对象。除此之外,羌民信仰的神灵还有火神、地界神、六畜神、门神、仓神、碉堡神等等。另外,羌族各村寨还有彼此不同的地方神。这些地方神又有正邪之分,对正神祈其保佑,对邪神则请“释比”作法驱除。羌族祖先崇拜主要表现在对本家族祖先、人类祖先、男性主宰神、女性主宰神的崇拜。本民族英雄和有功于民者,亦作为神来膜拜,如建筑神、战争指示神、石匠神、木匠神、龙山太子等。另外,羌族地区还存在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的遗风。如对羊、猴、龙的崇拜。
羌族的祭祀仪式中以祭天神最为频繁,以祭山神最为隆重。每天早晨和黄昏,羌民都要在屋顶供奉天神的塔里燃烧柏树枝以表示崇敬。若遇年节或灾祸频繁,此举更甚。祭祀山神的活动通常在村寨附近山上的神林中进行。天神、山神皆以白石为代表,祭祀时间各地不同,一般在农历、四月、十月,一年1-2次。正月是岁首,四月播种,十月牧收,所以都带着祈祷和还原的目的。
羌族宗教仪式执行者羌语称作“释比”、“许”等,是不脱离生产的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只限于男性担任,在羌族社会中有较高的地位。诸如祭山、还愿、治病、驱鬼、安神、除秽、招魂、消灾,以及对死人的卜地、安葬和超度,婚嫁时的择期、敬神和祝福等活动均由其主持。释比的学习全靠口传心授,学徒须懂得经典、咒语,具备一定社会历史知识和经验,其法术包括预卜、送鬼、踩红锅、踩铧头,其法器有羊皮鼓、猴头、神杖、痛锣、令牌、骨卦等。解放前,释比在羌区尚存很多,他们掌握着本民族最传统的文化。解放后,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从事释比的人越见稀少,释比文化在逐步走向消亡。
[编辑本段]
(二)从《羌戈大战》到《羌寨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