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词条
满洲
目录[隐藏]
满洲名称来源
古籍上的解释
民国时期满洲位置称谓
满洲历史
“满洲”一词的使用
满族文化及民俗
满洲国消亡的历史回忆
1689年之前满洲全图(局部)
满洲和东北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中国东北一词源于近代。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满洲。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东五盟)也属于满洲地区。
满洲和辽东、关东、关外、东北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今天辽宁省和吉林东南部,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满洲(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东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满洲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满洲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狭义的满洲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编辑本段]
满洲名称来源
满洲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1689年之后的满洲地图地理名称和民族名称的双重意义。“满洲”这个名称从17世纪开始被用来称呼满洲各个民族的居住地;满洲在民族上作为民族称呼,旧指满洲族(即“旗人”),辛亥革命以后称为满族。在19世纪末,因为中日本和俄罗斯等列强对这一物产丰富的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
关于“满洲”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满洲”为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的祖先李满住的名字谐音。第二种说法是,由于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明朝为火德,“满”和“洲”的汉字都为水字旁,皇太极的这种做法有以水克火、以清代明的意思。第三种说法是源自通古斯-满语和蒙古语中谐音是“满洲利亚”意为吉祥、幸福、平安的土地之意。第四种说法是,满洲为“曼殊”的转音,“曼殊”为西藏人对文殊菩萨的称呼,全称是曼殊师利菩萨。不过,这种说法不为多数历史学家所认可,历史学家根据东北历史发展比较认可第三种说法。
[编辑本段]
古籍上的解释
清朝官方编订的《清文总汇》的解释是:
Manju:满洲从龙六十六部归顺俱名满洲。
乾隆皇帝钦定的《御制增订清文鉴》(原文为满语,以下为汉语译文)解释是:
满洲:太祖高皇帝姓爱新觉罗。先世创始於长白山福地。长白山高二百里,周围千里,山之上有湖名达门,湖之周围有八十里。由此上流出者有鸭缘、混同、爱呼三江。在白山之东方俄漠惠之郊野,俄朵里城居住。平定了乱国而名其国曰满洲。自此又迁居於赫图阿拉,即今之兴京。那时苏克素护部,萨尔浒、嘉穆湖、沾、王家、额勒敏、札库木、萨克达、苏完、董鄂、雅尔古、安达尔奇部,窝集部,瑚尔哈、瓦尔喀、费优,萨哈尔察等处之人民,皆自动来投太祖高皇帝。其次:赵家、玛尔墩、翁鄂罗、安突卦尔佳、浑河部,哲陈部,托莫河、章佳、巴尔达、界藩、董家、俄尔浑通、珠舍哩、讷殷、佛朵河、席北、安楚拉库、哈达、璋、阿奇兰、赫席赫、鄂莫和苏鲁、佛讷赫、辉发、瑚叶、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玛察、兀尔古陈、木伦、札库塔、兀拉乌苏、雅兰、西林、额赫库伦、固纳喀库伦、萨哈廉部、阴答浑塔库啦啦路、诺洛、石拉忻、叶赫、卦勒察、乌苏哩、兴坎、珲春、夸兰等国各部,都是被征服者,这些都作为满洲。
[编辑本段]
民国时期满洲位置称谓
满洲的中心为为今天的长春市,以长春为中心划分出:
【南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大连线以东的庄河、安东(今丹东)、通化、临江、清原和沈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第301、306、321、371页。
【东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长春线以东的吉林、西安(今辽源)、延吉、安图、敦化等地区。--第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