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楼兰情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往事--吴越争霸 第五十二章 蒙古帝国(下)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地球,而在外交方面却不知比哥伦布胜出多少倍。第二,他建立的蒙古帝国是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东西从太平洋到中欧;南北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比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伊斯兰世界和苏联占领的地盘都辽阔,冲破了亚欧各国的封闭状态,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第三,《华盛顿邮报》还报导说:他们之所以评选成吉思汗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一千年的头号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从政治、军事、民族心理上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及世界。”那一年,他们还同时评选出第二个一千年最重要的发明,即源於中国的印刷术。他们指出:将印刷术与成吉思汗“这个人和这件事比较一下十分有趣。一个从政治、军事、民族心理上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及世界,一个从科学文化、教育手段、思想观念上深刻地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印刷术改变了历史,同样,成吉思汗也影响了世界。”第四,他们提到,蒙古人後来并没有统治好中国,对欧洲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成吉思汗也并不是一个温顺、和蔼的人,也不是思想家与解放者,而是一个残酷的人。那麼,他们为什麼偏要选择这样一个人为千年伟人呢?他们认为:“他是拉近世界的最伟大的人。”他们指出:“历史并不是圣人、天才和解放者的传说,成吉思汗最完美地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两个极端集於一身,至今还未找到一位比成吉思更为合适的人选。”他们将是否“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当作评价世界风云人物的主要标准。

    波兰和匈牙利的陷落震惊了整个欧洲。圣殿骑士团大首领阿尔芒写信给法国国王路易,认为中欧已经没有任何军事力量可以阻挡蒙古铁骑直抵法国。路易做好准备领兵前往奥地利迎击蒙古大军,他对王太后说,此次东征不是他们将蒙古人送进地狱,就是蒙古人把他们送进天堂。

    十三世纪席卷世界的这次风暴,重新编织了亚洲以及欧洲的政治界线,把众多的民族从祖传的领地驱赶出来,散布在欧亚大陆。这次征服,在改变了众多民族的文化个性的同时,从根本上重组了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这四大宗教的影响力。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蒙古人开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扩展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次缔造了[世界]这一概念。

    从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的立场出发,谁也不能轻视蒙古帝国的巨大影响,因为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尚带有原始意味的新力量。这种力量又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後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其版图之大真可谓前无古人,後无来者.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的版图相当於4500万平方公里,是现在中国版图的三倍之多。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罗斯诸公国,南达爪哇中南半岛,在北纬15°~60°、东经15°~130°。苏俄著名学者巴托尔德说,成吉思汗帝国的建立从某一点上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件。这个帝国的规模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与他媲美的国家,它远远超过被欧美人赞不绝口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重枪骑兵的铁骑、罗马军的剑、拿破仑军的大炮所到的境界线。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及其他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东西交通畅通无阻,真可谓“四海为家”、“无此疆彼界”。成吉思汗改变了世界地图,当时的欧亚两洲是以无数小国家组成,蒙古帝国把它们统一成了同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同一个国家。学者们认为:13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90名人排行榜》一:如果成吉思汗从未活在世上,那麼,在13世纪蒙古大征服相关的事情不大可能出现。美国学者说:蒙古民族的真正历史是发生在13世纪初期,一个统一的民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并随即扬起他们那“上帝的神鞭”,马不停蹄地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性远征,历经半个多世纪。

    成吉思汗超越历史时空,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不仅仅影响一个民族,一、两个国家,而是影响了整个世界,其影响之大之深之久,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蒙古四大汗国衰败之後,前钦察汗国属国的俄罗斯崛起并占领了从前蒙古帝国中的相当一部分。俄国统治者曾经代表蒙古进行收税,因为蒙古人很少视察他们占有的土地。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形成有明显的当年的蒙古帝国的因素。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学生认为俄罗斯的统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劳。另一位欧亚主义哲学家特鲁别茨科伊在他的经典著作〈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谢蒙古统治,俄罗斯在占领喀山与阿斯特拉罕後才成为强国。俄罗斯的贵族就有20%曾与蒙古人通婚,俄罗斯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从本质上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蒙古国家。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有大量蒙古语借字、邮政、税收、衣服也受蒙古影响,军制与法制是从蒙古学的。俄罗斯人也被图兰化。

    [编辑本段]

    综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