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武争雄之李元霸别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背景资料 玄武门之变(转载)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久,李渊下意识地抬起目光,发现一身铠甲的秦王已经赫然站在自己的面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流血政变之后,当这对尴尬的父子猛然间四目相对,他们的眼中顿时充满了太多难以言表的东西。

    李世民急忙跪地叩首。老皇帝招招手,让李世民跪到跟前,然后伸出颤抖的手抚了抚他的脖颈,说:“这些日子,差点被人言所误,犯了‘投杼之惑’(误传曾参杀人,其母相信)啊!”

    李世民失声痛哭,把脸埋在父亲胸前。紧接着,秦王做出了一个让无数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举动——“跪而吮上乳”。

    千百年来,这滑稽而怪异的一幕不知困惑了多少读者。说老实话,当笔者第一次读到《通鉴》中这个细节时,也曾经如坠五里雾中。

    也许正因为此,所以在大多数有关玄武门之变的作品中,这个令人迷惑而又尴尬的细节通常都被回避掉了。聪明的作者们要么干脆不写,要么统统把它翻译成“把脸埋在李渊胸前”。而如果哪个作者照旧把这个吮乳的动作写出来(比如蔡东藩的《唐史演义》),我相信他的读者也都会“如坠五里雾中”。

    其实,李世民的这个吮乳动作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我们对此的种种反应。

    因为我们少见多怪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父子兄弟刀兵相见、并且已经酿成惨祸的情况下,这是李世民所能做的最聪明的举动。进而言之,这是李世民在第一时间唤醒父子亲情的最直接方式,也是他在最大程度上取得父亲谅解、弥补父子间巨大裂痕的最有效方式。

    何以见得呢?

    李宗侗、夏德仪先生在《资治通鉴今注》中说:“跪而舐上之,以示为孺子时无间之态。”这句话的意思是:李世民做出这个“吮乳”举动,目的是为了唤起父亲的记忆,重现当年身为“孺子”时与父亲的亲密无间之态。

    可是,孺子吮乳的对象难道不应该是母亲才对吗?李世民怎么会向父亲李渊吮乳呢?除非李渊曾扮演母亲的角色,早年曾有过哺乳婴儿的举动,否则李世民这个动作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

    然而,要说李渊真有过哺乳婴儿的举动,这似乎更为耸人听闻,也更让人难以置信。

    可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是,答案恰恰是这个!

    准确地说,应该是——李渊早年曾有过“哺乳婴儿”这样一种象征性的“仪式”。

    按照学者阎爱民先生对古代民俗学的研究发现,男子(父亲)作哺乳婴儿之状,确实是唐代周边少数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产翁”和“乳子”习俗。

    比如唐代的房千里就曾在《异物志》中记载当时南方獠人的这种习俗:“獠妇生子即出,夫惫卧,如乳妇,不谨则病,其妻乃无苦。”

    唐尉迟枢《南楚新闻》中也有相关记载,表明越人也有这种“产翁”习俗:“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婿。婿拥裘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其颠倒有如此!”

    另据清人李宗昉《黔记》所载,苗人亦有此习俗:“妇人产子,必夫守房,不逾门户,弥月乃出。产妇则出入耕作,措饮食以供夫乳儿。”

    由此可见,古代的獠、越、苗人均有这种女人产后即正常劳作,而由男性卧床“坐月子”、象征性地给婴儿哺乳的习俗,其意义在于表明父权在子女生产和哺育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强子女与父亲间的亲密联系。

    靠“父乳”的哺育而成长的观念,还可以从南朝的民谚中得到佐证。据《梁书.始兴王萧憺传》,梁朝始兴王萧憺有德政于地方,天监七年被梁武帝征召还朝,当地百姓依依不舍,作民谚曰:“始兴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在此,老百姓将始兴王视如慈父,并以“哺乳我”的言词表达对始兴王的依恋之情,正是古代汉族地区也存在这种“乳翁”习俗的一个有力证据。

    当然,在李世民出生时,李渊不可能像那些獠、越、苗人那样真的去卧床“坐月子”,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肯定象征性地举行过“乳子”仪式。

    所以,当李世民在这场弑兄屠弟、颠覆伦常的流血政变之后,及时做出“跪而吮上乳”的举动,就不但是合乎情理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当时几近断裂的父子亲情而言,应该是最具有修补作用的一注“情感粘合剂”。

    到此,玄武门之变基本上已经画上了句号,但是李唐皇族的血并未流够。

    因为斩草还须除根!

    太子和齐王虽然已经被除掉了,但是他们的十个儿子还在。对于李世民而言,这就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问题倒不是担心这十个年少和年幼的侄子长大后会揭竿而起替他们父亲报仇,而是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他们的仇恨、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兴风作浪。所以,既然这场弑兄、杀弟、逼父的流血政变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么李世民只能按照它本身的惯性,把它进一步推向那个无可避免的逻辑终点——屠侄!

    只能如此,别无选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