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盛世前夜的血腥一刻
作者:王者觉仁
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
六月四日。凌晨。
星光渐逝,残月将隐。繁华的长安从宁谧香软的夏夜之梦中幽幽醒转。晨光熹微中,已经有一些美丽的蛱蝶扑扇着斑斓的羽翼在坊间的花丛中往来穿飞;无数晶莹的露珠凝结在花间、柳梢、叶脉、草尖,仿佛十万颗闪亮的珍珠一同点缀着纤尘不染的长安;街肆的酒楼和茶坊也开始陆陆续续卸下紧闭了一夜的门板;京郊的农人推着一车车新鲜的瓜果菜蔬从薄雾中辘辘走来;谁家少妇蓦然推开某一扇雕花长窗,席席暖风照旧温柔地拂过她飘飞的鬓发和慵懒的脸庞。此刻,无论是长安的男人还是女人,通常会兴奋地张开双臂,毫不犹豫地将这个熟悉的早晨揽入怀中,尽情地拥抱这温馨而醉人的太平时光……
在这样一个宁静祥和的大唐早晨,有谁会闻见一股腥膻的气息已经在太极宫的上空隐隐飘荡?
在这样一个纯净如水的大唐早晨,富贵、雍容、妩媚的长安又如何容得下阴谋、杀戮和死亡?
然而,得得的马蹄还是响起来了。
刀剑与盔甲的铿锵还是响起来了。
这样的声音清晰、坚硬、冰冷、不容置疑。它们来自彻夜不眠的秦王府,来自一颗年轻而沧桑的钢铁之心。
得得马蹄踏破夏夜残留的氤氲,惊起了一树飞鸟。
铠甲和刀剑的寒光映入它们惊慌的瞳孔,空中的鸟儿拍打着凌乱的翅膀四处逃散。
从秦王府疾驰而出的这队飞骑裹挟着一股浓重的杀机直扑玄武门。
玄武门,太极宫的北正门,皇城禁军的屯驻地,帝国政治中枢的命门。
谁控制了玄武门,谁就控制了太极宫。
谁控制了太极宫,谁就控制了长安。
谁控制了长安,谁就控制了天下!
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那个英气逼人、神色冷峻的秦王,和他并辔齐驱的是他的王妃长孙氏,紧跟在他们夫妻身后的是秦王府的十个文武将吏: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关于伏兵玄武门的具体人员,《资治通鉴》无载,《旧唐书》的《太宗本纪》和其他各传记载不一,今从《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所载。)在他们后面,是秦王“素所蓄养”的数百名精锐武士。
是日在玄武门当值的禁军将领常何早早就在宫门接应,秦王等人到达后,立即进入有利地形埋伏。这个常何是李世民很早就布置在玄武门的一颗棋子。据《常何碑》载:“太宗文皇帝出讨东都,以公为左右骁骑。……勇迈三军,声超七萃。……从隐太子讨平河北。……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玄武门)领健儿长上……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
由此可见,常何既追随过李世民,也曾跟随太子李建成一同出征,但是到了武德七年便已被李世民暗中纳入了自己的阵营,并且被放在了玄武门这个要害部位上。同时被李世民收买的玄武门禁军将领还有敬君弘、吕世衡等人。
而李建成却对此一无所知。
他绝没有想到,在这场迟早会来的巅峰对决中,秦王李世民竟然棋先一着控制了玄武门——控制了这个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中枢。
李建成失算了。
就在李世民伏兵玄武门的同时,后宫的张婕妤十万火急地赶到东宫,把昨夜探知的秦王密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子和齐王。(六月三日,秦王密奏太子和齐王YIN乱后宫,李渊遂命三人于次日入宫对质)。齐王李元吉警觉地说:“应该立刻集结军队随时待命,同时托疾不朝、静观其变。”
如果李建成听从李元吉的建议,那么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就彻底落空了,而太子和齐王也将就此躲过这场灭顶之灾。
然而,李建成太自信了。他以为曾经骁勇强悍的秦王如今已是一只被翦除了翅膀和利爪的苍鹰,再也无力搏击长空了。(数日前,李世民麾下骁将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已调至齐王李元吉帐下)。所以,太子对齐王露出了一个不以为然的笑容,说:“卫戍部队都已集结待命,我们大可以放心入朝,关注事态的进展。”
太子的自信和轻敌就此铸成大错。
在这个夏日的早晨,他们就这么策马走出东宫,从而走向死亡的深渊,走向一个无可逃脱的历史宿命。
橘红色的朝阳已经升起来了,亮丽的阳光一如既往地把太极宫的城墙和飞檐涂抹得金碧辉煌。又有谁能想到,片刻之后,玄武门前的这一箭之地就将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所笼罩?!
太子一行缓缓行至临湖殿的时候,内苑的景致看上去依旧美丽安详,可是李建成的心头却忽然生出了一丝不祥的预感。周遭的一切太安静了,静得就像一座空山幽谷,静得让人头皮发麻、脊背生寒!李建成说不上这种怪异的宁静背后是否暗藏杀机,可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