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一段盗墓之说(因小说需要,虚构也是需要滴!):中国历史上,资墓最为风盛的应是唐宋时期,以及后来的清末和民国时期,早期的盗墓贼不成流派,没有章法,随便是哪个张三,一时兴起叫上李四和王二麻子,最初也不可能有什么盗墓工具,找着锄头提着香油灯,深更半夜摸到荒山野岭的乱葬岗,找个封土堆便动起手来。
随着时日的推移,经验积累,各类盗墓工具也就应运而生,几乎所有五金类的盗墓工具的最初原型都是生活生产器具,然后慢慢改良而成。唐宋盗墓风行一时,甚至成了徒承师教,发家至富的不二门路。
由于盗墓的人流地域分岐,渐渐自然形成了手法不同,规矩不一的流派,甚至还划分了采地的区域,南方的不占北方的,东地的不侵西地的,等到把地表明显的陵墓盗得个十之###,那些深藏在地下不为人知的墓葬便要看人的本事了。在所有职业盗墓者中,最为厉害的,按行事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派系:发丘、摸金、搬山、卸岭。
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摸金校尉据说是曹操设置的一种职员(我没去查过,忙啊!),用某大神的话说,校尉是指古代军官职称,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主任。他们是专业的盗墓人员,把金银财宝从古墓中盗出来,扩充军饷。摸金校尉们干活,他们每个人都佩戴着用穿山甲的爪子做成的护身符,凡是掘开大墓,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只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这时候动手,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的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防止墓里空气不好,蜡烛熄灭后退出墓穴,则保证人不为空气不好而中毒。因为传说有些墓里是有鬼的,至于这些鬼为什么不入轮回,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内,那就不好说了,很可能是他们舍不得生前的荣华富贵,死后还天天盯着自己的财宝,碰上这样舍命不舍财的主儿,也就别硬抢他的东西了(鬼吹灯里是这样)。还有一点,摸金一门中并非是需要有师傅传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专门的标识,切口,技术,只要懂得行规术语,皆是同门。
(以下内容有一些是自己所幻想的结果,有一些则是从资料或野史上所得,虽然与小说没有直接的关联,不过我想既然与盗墓有关,那我应该好好读一读)“搬山道人”采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他们大都扮成道士活动,正由于他们这种装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为他们发掘古冢的“搬山分甲术”,是一种类似茅山道术的法术。
搬山一派,最早在秦汉时就有雏形,但是兴盛于于清朝中叶,机关阵法是其所长,破解坟墓中各类机关很是拿手。风水上只是粗通门道,但与其他三派相差较远。搬山道人行事多独来独往,从不与他人合作。传统武功比摸金强一些,但对付僵尸多用提前设置的阵法,以及自制的各种小型手工武器。
其前身与茅山略有渊源,但因为理念原因,也是互相排斥。因为创派时间比较晚的缘故,继承风水法术不多,对传统行规彻底无视,被其他门派所排斥,所以极少表露真实身份,以道士的身份周游国内各地,没有太强烈的善恶与民族观念。搬山道人掘丘,只为求财,虽通机关,但一贯以破坏为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为人身安全及销赃渠道计,亦有自然形成而流传下来的种种套路。
“卸岭力士”介于绿林和掘丘两种营生之间,有墓的时候挖坟掘墓,找不着墓的时候,首领便传下甲牌,啸聚山林劫取财物,向来人多势众,只要能找到地方,纵有巨冢也敢发掘。卸岭门据说创始人得仙人传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岭门门人,多是力大无穷,通晓武功之人,因此被称为力士。当年威震九州的吕布也曾是卸岭门传人,为董卓筹备军饷,曾挖掘过多位汉皇墓葬。
此派于北宋期间经过逐步互相交流融合,吸收了摸金与崂山派两派特色,形成了具体的流派,对风水术法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擅长于破坏法阵,熟悉各类风水地形的的弱点。
卸岭这一派主要用鼻子闻,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都忌烟酒辛辣之物。用铁钎打入地下,拔出来之后拿鼻子闻,铁钎从地下泥土中带上来的各种气味,还有凭打土时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头,砖石,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真正的大行家对洛阳铲那些东西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地下土壤如果不够干燥,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江南那些富庶之地,降雨量大,好多古墓都被地下水淹没,地下的土层被冲得一塌糊涂。卸岭力士的民间暗号称呼是叫土夫子。南方居多。
但不是管怎么样,掘土进墓室这都是必然的步聚。不同是是对于一些墓中异异现象的处理工具,开棺时有用茅山术治鬼的雄鸡鬼符,黑狗血。也有用道教信奉的铜钱红绳锁,桃木。还有用黑驴蹄子,捆尸绳,避邪八封镜之类,数不胜数。但是真到了墓室,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