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的提议一说完,书房内就陷入了寂静,大家都在思量李儒的这几个主意。过了半响,蒋钦开口道:“主公还是回历阳好些,我们现在兵马不多,去了皖城,陆康再起点歹意,我怕我们应付不过来。”
王平也点着头,表示赞同蒋钦的看法。但曹智不这么想,现在巢湖被围,作为他的第一块地盘,他如此不作为,他认为是大大的不妥,但现在回转皖城和陆康谈判,也的确讨不到是么好处。李儒说的优势曹智知道是有点,但止不住陆康也来回“狗急跳墙”,这事也说不好,曹智历来主张小心为上。
李儒的第二种想法,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想法,对现在曹智的实际情况也比较相符。李儒设想着曹智即然要出任丹阳,就没必要死占着巢湖,巢湖毕竟在庐江境内,曹智将来即使有能力和根深蒂顾陆康一争雌雄,在目前这段时间里要分派人力、物力、财力给巢湖这块地方。在李儒看来都是得不偿失的,还不如趁此机会,狠狠敲诈陆康一笔,为建设丹阳打下基础,来得实惠。
第三条兵戎相见,谁都明白那是两败俱伤的选择,目前对任何一方都是不明知的下下之选,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选第三条建议。
曹智综合考虑之下,李儒的这三点意见,在曹智看来都不可取,他和曹操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保持巢湖这块地域在自己手上,虽说没在人前人后到处表示,但这是曹智默默坚守的底线。所以看似最合理的第二见意,曹操也是万万不肯答应。
但实际情况是陆康咄咄逼人,大有不把巢湖收回,势不罢休之意。曹智这会儿也不想把陆康逼急了,还是要想个折中的办法。
曹智即没赞同李儒的办法,也没反对,默不作声站在书房的一扇格子窗前,陷入沉思。
李儒、蒋钦等搞不清曹智做什么决定,都在对看几眼后,各自思量着。
过了半响,曹智转身,走回书案,从新入坐,所有人都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决择。
曹智看了众人一眼,沉声道:我有个想法,大家一起议一议,巢湖这块地方我是不想放弃的,但如何抚平陆康?我想这样,我们可不可以向陆康提议’一郡两制’。
李儒、蒋钦、王平一听曹智的新名词,都呆了呆,还好他们都跟了曹智有段时间了,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新名词还算有点免疫力,一呆之后,迅速回过神来,坐直了腰板,静待曹智的下文。
曹智也正了正身,道:我们可以向陆康建议把巢湖在行政名义上还归给庐江,但实际治理还是由我们的人来,我们每年不要他任何财政经费,或拨配物资,自给自足,再向陆康的庐江郡府上交一定数额钱粮,就当是上交岁赋。
曹智说到这,缓了口气。李儒接茬道:这主意到是新奇,但只上交一些税赋,陆康恐怕不会答应。
曹智眼珠一转道:那就跟他搞’联合政府’。
曹智一个又一个的怪名词,到此时基本已把蒋钦搞晕了,他以前和官府的人打过的交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接触“政治”术语比较少,已是听不明白,他失声道:什么?又来个联合政府!
曹智解释道:如果陆康不同意前一个’一郡两制’,我们就再退一步,在保证李虎做巢湖最高长官的同时,让出一些官职给陆康的人,让他们得到一些权力,一起参与巢湖的治理。比如,让出个县丞给陆康的人,我们安排一个自己人做县尉,以这样为平衡,武的左右安排,即让陆康感到平衡与实惠,我们占着巢湖的目的也不至落空。
曹智一口气把这个联合政府解释完,连最少参与“政治”的蒋钦也听明白一点。
李儒更是锊着短须,慢慢咀嚼着曹智的新奇政见。
少顷,李儒道:这办法有点意思,倒是可以一试,那主公准备如何实施呢?
曹智喝了一口书案上的茶水,清了清嗓子道:我肯定是不能现在回去皖城,那显得我掉价了。
曹智这句玩笑话一出,引的书房内的众人哈哈一阵大笑。特别是李儒笑的有点假,他觉得脸有些糟。曹智也是说完才发现,这话好像有点在讽刺李儒了,当初曹智去请他时,他就为了不自掉身价,故意拿腔拿调的,还被曹智拿捏过一番。
曹智赶紧伸手拍着李儒的肩膀道:不好意思,我无心的。
李儒摆着手,尴尬的摇着头,示意曹智没事。
插了这么句玩笑话,书房内的气氛为之一松。曹智接着道:我先修书一封,向陆康陈述一下我对巢湖的一些建议,顺便晓以利害的给他提一提他目前的困境。这封信李儒你带上,你以丹阳主簿的身份替我去趟皖城,想办法游说陆康答应我们的计划。
李儒本来还捏着他的短须,一听曹智给他定的新身份,惊喜的两眼冒光,又迅速转为疑惑的嘟念道:丹阳?
曹智先伸手向他虚摆了一下,他要先把话说完,蒋钦,你带一千人马跟随李主簿回皖城,到达皖城后,你要先设法给巢湖的李虎、李典传递点信息,让他们稍安无燥,管好手下,不要与陆俊的兵马发生不必要的磨擦。你如果走的开的话,最好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