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是个极具边塞豪情的男人,很多人都会非常欣赏这种男人,曹智亦是如此。但曹智心中难免惋惜不久后公孙瓒的界桥大败,断送了此等豪情男人的一生。
曹智感慨之余,也隐隐觉得对不起公孙瓒,他现在不正是让刘备在挖他的墙角吗?希望不是因为他这一点点卑鄙的行为而断送的公孙瓒。
感慨也罢,内疚也好,曹智依然不忘此行的重要目的,余光一瞟,发现了目标。刘备依然站在最后,但眼光是如此的热切。两人眼神略微一碰,遂即转开。虽说目光仅仅一触,对于陪同曹智来辞行的乐进来说,这个暗示已足够。
趁着曹智与公孙瓒离别伤感之时,乐进转出营帐,假装为曹智准备好马匹。一会儿,同样一个长须飘逸的强壮男子也走了出来,像是受不了大帐内的伤感气氛,准备回营帐休息。
两人自然的错身而过,站岗的兵士丝毫没有觉察到两人有任何不正常的举动,但当两人错身而过后,都捏紧了交换在手中东西,两人脸上都闪现了一丝不被察觉的微笑。
公孙瓒亲自送曹智出帐,一直陪曹智行至大营门口。在曹智一再要求下,公孙瓒才就此打住,挥手话别。在曹智步出营帐时,自然的看了一眼自己的随从,在得到肯定后,略向后唯一点头后欢快的上马而去。
曹操回程特地要求去一趟孟津,一行人马至黄河孟津渡口,曹操因为头疼之故,兜鍪下面勒着一条褐色巾。曹操坚持要到河堤上天气已微微转暖,河冰开始融化,春水冲击着河冰,河冰互撞着,有时高高地竖起,如山一样,轰然倒下,随了旋转的湍流立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曹操看着湍急的流水,不由感叹道:“英雄不就如此吗!”
曹智陪曹操回到谯县,大嫂丁氏一直留在谯县老宅,曹操在陈留讨的小妾卞氏已是大腹便便,既要临盆。
曹智在谯县住了一段时日,华佗也在数十日后赶回了谯县。华佗不愧为华佗,几服汤药下去,曹操的头风病就好了。在此期间曹智也接到祢衡的回信及第一批炸药,祢衡及其支持曹智的计划,他本身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之人。
眼看曹操已无大碍,曹智就告别曹操,说是回扬州复命。在谯县曹操有夏侯渊、夏侯惇、曹洪陪伴,这几个“老家伙”都是曹智的兄长,曹智不想带他们在身边碍手碍脚,所以把他们留在谯县,让他们修养一段时日。而乐进、李典加上许诸、曹安都被曹智带上,曹智又留下一部分辎重军资,以供曹操继续招兵买马。
离开曹操管束的曹智像脱了缰的野马,率部向南走了一道,突然转道,没有直扑历阳,而是先去了趟庐江。
#########
初平三年,四月,汉献经过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到达长安后,大病一场。半个月后,献帝生完了这场病,刚刚痊愈的他,即在未央宫会见大臣。
今日献帝是来到长安的初次临朝,却未见董卓,正值奇怪的献帝询问群臣“董丞相哪里去了?”
唯唯诺诺的群臣面面相视,却无人敢站出回话。最后,司徒王允站出答道:“董丞相去郿坞了。”
“去郿坞?”
当献帝得知董卓在郿坞修建自己的行宫时,气的直打哆嗦。国家正值危难之际,国库空虚,这个土匪尽然在此时修建行宫自己就快家徒四壁的未央宫,不由哀叹!
但也不是全没好处,献帝至少不用在经常看到那个让他胆战心惊的土匪了。献帝刘协用他那早熟所表现出来的"王者之气",而引起董卓的注意并讨得其好感,刘协自小便失去了母亲(即王美人),在险恶的宫闱环境中生活着,使这小孩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保护自己的若干本领。然而,如今每每在董卓面前,他总是没来由地神经过度紧张,以致常常小便失禁,使那龙袍下面常散发出一阵阵尿臊的气味。年仅十三岁的小皇帝刘协溺湿了里衣也不敢声张,总是**了腿,腆着脸盯着董卓,做出呆板而痴傻的笑。
而这副可怜模样,令忠诚的臣子们瞧在眼里,内心里真如刀割般难受。只有一人却是无动于衷,他就是司徒王允。王允不是不忠君爱国,而是他自有另一番思量和打算。
董卓心急火燎的要和献帝分家,也是自有他的想法和苦衷。董卓看那些反对他的刺史、太守,各有各的打算,没有什么可怕,竟然把已夺取的洛阳、虎牢关、汜水关拱手相让,退守至酸枣。哈哈!什么义军,一群贪生怕死之辈,真是天助我也,他派出几路大将,分别从新接防这些险要。
自视安全的董卓又想到了享乐,他已不能满足与享受皇帝一样的排场,住皇宫等等待遇了。他先向献帝请旨敬奉为太师,这时董卓已集丞相、太尉、司空于一身,大权在握,朝政国事基本已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董卓的名字简直就是“朝廷”的代称,但不知为何这时的他又贪恋起这些虚名。
四月中旬董卓又强悍的要求汉献帝尊称他是“尚父”,他自恃就是皇帝的老爹,他还把他的弟弟、侄儿都封为将军、校尉,连他家族内刚生下的娃娃也封为侯。他们家现在人人是高官,可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