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萧慎言手中拎着的猪肉,以及萧慎言脸上那怪异的神色,心中不由奇怪。
因为剩下的钱财已经不多,萧漠等三人自来到单县后,一直是每个三天才吃一次荤菜,但萧漠记得三人在前一天才刚刚开荤,为何今天萧慎言又买了一片猪肉?
还有,萧慎言脸上那怪异的神色,似开心似黯然,究竟为何?
想到这里,萧漠放下手中短毫,走到萧慎言身前,接过萧慎言手中的猪肉,问道:“四爷爷,不是说我们三天吃一次荤菜吗?”
看着身前的萧漠,萧慎言脸上的黯然渐渐隐去,开心之色渐渐扩大,拍了拍萧漠的肩膀,笑着说道:“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里脊肉,一会让霁睿小炒一下。漠儿你别担心,四爷爷找了个事做,一个月有三贯钱,今后我们可以经常吃肉的,不用想之前那样省吃俭用了。”
萧漠不由一愣,问道:“四爷爷,你找了份工作?”
萧慎言神色微微一滞,然后恢复了正常,笑着说道:“我给县里的张家和刘家当教书先生,教他们的几个孩子读书识字,每天下午去他们那里应付一两个时辰就可以了,也不是多大的事……”
萧慎言虽然说得轻松,但萧漠却是呆住了。脑中不由想起了当年他和萧慎言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萧慎言对教书先生的评价,以及言语中那深深的不屑。
随着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萧漠已经知道,虽然在这个时代文人地位崇高,但绝大部分所谓地教书先生,都无法得到这个时代的尊重和承认,地位很低。
在这个时代,但凡有着举子以上功名的文人,都只是追求着两个目标,一是入朝为官,辅佐皇室治理天下,二是或以写书立传,或以诗词歌赋为手段,扬名天下,留名百年。在读书人眼中,只有这两者才是正途。
而楚朝绝大部分教书先生,都是长年无法在科举中有所建树,最多也只有秀才的功名,本身又没有赚钱之道,贫困潦倒,无奈之下只能以教书为业,间或还替人写些书信赚取些许钱财,地位属于读书人的最底层。
事实上,所谓教书先生,共有两种。
第一种,自然是上文所提的,没有太高的功名,甚至其教书先生的身份都得不到朝廷的承认,不得自开学堂。只能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大户之府,与大户建立类似于主仆的关系,并在此期间教授这些大户的少爷们读书识字,地位极低。而还有一些的教书先生,因为连功名都没有,只能去教那些平民百姓家的子弟读书识字,地位更低。
而真正的文人,除非对象是皇子皇孙,否则是根本不屑于去某个富豪权贵府中去单独教授那些半大小孩读书识字的。
另一种教书先生,则是得到朝廷承认的教书先生,在官府注册,由朝廷供养成立书院,并在书院中教书育人。而这些教书先生都有着举子甚至进士以上的功名,虽然同样以教书育人为业,但地位却是极高。比如嵩山书院的院长牛语贤,其在文人眼中的地位丝毫不下于当朝丞相张谦。
当然,这类书院想要进入的标准也极高,身份天赋不提,首要一条就是通过书院的考核试题,通过者十之一二,并会在每年进行复查,不合格者马上驱离。
而真正有权有势的家族,都有其本身的家族书院,由族中前辈亲自任教。家世稍逊者也会托关系让自家子弟进入那些著名书院,但也是从来不屑让前一种教书先生进府的。
事实上,楚朝每次殿试,其中佼佼者皆是由各大著名书院或者各权贵家族书院培养出来的子弟。
如果说,后一种教书先生在世人眼中如同举世闻名的名医,那么前一种教书先生,在世人眼中就是卖着狗皮膏药的游方郎中。
而萧慎言口中所提到的张家和刘家,萧漠还是知道一些的,这两户人家连大户之家都不算,想来萧慎言因为改变身份后,无法证明自己的功名,只能在这些小门小户中教书了。
以萧慎言的学识,如果不是因为当年之事,现在至少也是一方大儒的级别,但他这么做,却是无疑是把自己的身份降入到读书人的最底层,如若让他人知道,尊严名声更是丧尽。
而身份尊严名声,无疑是这个时代文人最为看重的东西。
并非人穷志短,其目的,却仅仅只是为了让萧漠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荤菜,让萧漠无后顾之忧的参加科考……
想起当年萧慎言的清高孤傲,以及现在的转变,萧漠胸口不由得有些发闷,眼睛酸楚。
默默的将手中的里脊肉交给旁边的萧毅,萧漠没有再说什么,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言语无法表达的,只是默默的回到书桌前,继续练习着“萧体”。
或许,只有自己考取功名,重振萧家,才能对得起萧慎言的这些付出吧?
萧漠暗暗的想到。
~~~~~~~~~~~~~~~~~~~~~~~~~~~~
里脊肉并不多,只有二两,小炒之后只是半碟。
虽然是萧慎言所买,但萧慎言却是丝毫不吃,只是不断的将里脊肉夹到萧漠的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