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异域争雄 第三卷 征战东瀛(下) 第一百四十六章 神兵显威
“军师,你觉得曹德孟的吹火筒怎么样?”征东忽然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
“投机取巧之器,终究不如刀剑快捷。”邓超哂道。
“不,我倒是觉得在这方面很有文章可作。”征东却面露精光。
“哦?有什么文章可作?”邓超来了兴趣。
“要是我军人人手中持有一把吹火筒,与敌人交战时先给他一家伙,再取他的首级不是易如反掌了吗?再说大炮笨重,不便于搬卸,而吹火筒轻巧灵活,正适合单兵作战,威力岂不跟大炮一样?”
作者插点题外话,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汉代,炼丹家就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提炼出了火药,唐代开始,火药就已经运用在军事上,但那时并不成规模,只有简单的火箭之类;宋代开始,火药武器大量运用在军事上,其中就有一种武器叫做“突火枪”,能够发射火药和弹丸,对敌人造成杀伤;元明两代,中国的火药武器更是达到了全盛时期,各种火器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比如三眼铳、拐子铳、鸟枪、抬枪、一窝蜂(一种连发火箭,同现在的喀秋莎火箭炮有异曲同工之妙)、万人敌(一种守城用的投掷武器)、震天雷、水底龙王炮、猛油柜、毒火球、红夷大炮、无敌大将军炮、迅雷铳(一种多管转膛炮)、五雷神机、神火飞鸦……
可惜清代以后中国的火药武器由于清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而逐渐衰落,终为西方更先进的洋枪洋炮超越。
本书因是幻想小说,并不是以写实为目的,因此对逆军所使用的火器也做了一些带着幻想成分的描绘,比如汉奸陈三仁发明的“冲鸟”,用木材制作,内装机关,能在空中飞行,并在飞行的过程中发射箭枝甚至是火箭;逆军的孔军师则发明了“冲箭”,以掏空的楠竹制成,内装填火药,也能在这中飞行,专门用来打击敌人的“冲鸟”,可谓是一种防空“导弹”的雏形。另外,杨贤杰在收复夷州和远征东荒时都大量使用了威力无比的大炮,这应该也是对中国古代火器的最大发挥了。
此外,因情节需要,本书中为了突出大将们的“个人英雄主义”,对单兵手持的武器依然以大刀长矛为主,基本上没有单兵射击用的火器,比如突火枪、抬枪、三眼铳什么的(实际上,宋、元、明、清这些武器都是作为制式武器在士兵中普及使用,大刀长矛只是辅助武器,只有近战以及和敌人肉搏时才用)。
因此,当曹德孟手持一管“吹火筒”之类的火器时,才会被邓超斥之为“投机取巧之物”。
且说邓超听了征东一番话后,踌躇道:“这主意是不错,只是吹火筒需上等精钢才能铸造,普通钢铁所铸,很容易炸膛和变形,而且射程也不远,实用性很难得到保证;这个且放到一边不说,单是要一下铸出十万只吹火筒,谈何容易?”
“哪里用得着这么多?只需有一、二万只,就够敌人受的了。”
邓超点头道:“那好吧,我这就去安排,看能不能赶出一两万只。”
当下计议已定,逆军中便连夜安排铁匠、铸工升炉熔铁,打造吹火筒。虽然吹火筒用的材料并不是很多,但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铸造并不是很快,三天后才赶出了两千多只,远低于一、两万只的目标。
而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倭军自是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疯狂的攻击,但都被征东安排的弓弩手用乱箭击退。
直到第五天,征东传令开营迎敌。
两军又在开阔地上布成阵势,征东指名要百兵卫答话。
百兵卫遥指征东骂道:“支那人,你们又想耍什么诡计?”
征东心里暗笑一声:“小鬼子,你也知道我们想耍诡计呀?耍诡计又怎么样?你们自称对中国很有研究,难道不知道兵不厌诈吗?”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道:“传闻将军曾随遣唐使到中国留学,深知中国兵法;如今我有一阵,你可识得么?”
令旗一挥,拥出一万名铁甲兵,布成一阵。
百兵卫哈哈大笑:“这不就是一个八卦阵吗?有何不识?”
“那你敢来破吗?”
“既识得,就敢破!”百兵卫说完,令手下大将川口能活、相马一开率领三万人马冲杀过来,企图一阵乱冲便将逆军方阵冲乱。
征东将红旗一挥,一万名铁甲兵突然散开,中间冲出五千名手执古怪铁管的士兵,这些士兵将铁管往地上一拄,开口向上,成四十五度角瞄准冲过来的倭军士兵,然后手持火绳,将铁管下部的引信点燃(征东将曹德孟的吹火筒做了改进,曹德孟的吹火筒是用嘴吹动遂发装置,打出火花点燃铁管内的火药,火药挟带着铁砂再从管口喷出打击敌人;由于嘴的力量有限,曹德孟的吹火筒射程并不远,只能在五到十步内搞暗杀式袭击。征东改进后的吹火筒不仅装药量大大增加,射程也提高到了一两百步),“滋滋滋”引信很快燃入了铁管内,“扑扑扑”霎时数千团椰球大的火球从管口喷出,直飞向冲杀过来的倭军士兵,并落在倭军士兵的脸上、身上爆炸开花。
倭军士兵措手不及,顿时被炸得鬼哭狼嚎,象炸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