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在坦克后面的步兵分散隐蔽,李东石用3个短点名美国大兵。
有没有干掉美军,还不能确定,因为当时大部分美军都在寻找隐蔽点,或许那3名美国大兵正好卧倒。当然,李东石对自己的枪法有绝对信心。不到200的距离,即便不看准信,也能打中人体大小的目标。
李东石拽上何建钻入地下坑道的时候,外面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反坦克导弹干掉了最前面的6辆坦克。美军立即用精准火力进行还击,没给反坦克手更多的偷袭机会。也就在这个时候,由旅部直接指挥的炮兵投入战斗。至少有一个连的12门大口径迫击炮进行了3轮急促炮击。为了避免遭到美军远程炮兵的反击,空降兵的炮兵不会持续开火,均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
虽然只有36炮弹,但是美军坦克与步兵战车遇到了最大的敌人。
配备了毫米波雷达制导系统的迫击炮弹到达弹道最高点的时候,在惯性的作用下,弹体尾部6片用来控制方向与降低飞行速度的弹翼展开,随即通过原理非常简单的机械联动系统启动炮弹的制导系统。下落阶段,毫米波雷达以扫描搜索模式工作,找到距离最近、特征最明显的目标后转为锁定瞄准模式,引导炮弹以攻顶方式飞向目标。如果目标被摧毁,制导系统自动转为扫描搜索模式,寻找另外的目标。
定型测试时,这种12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的命中率超过80%。
虽然坦克都披着厚厚的铠甲,但是坦克的顶甲厚度一般不超过1毫米,没有一种坦克的顶甲能够抵挡直径11C毫米、装药25千克、采用贫合金药罩的自锻成型破甲战斗部的直接攻击。
这种炮弹地价格也非常昂贵主要是毫米波雷达制导系统过于昂贵,占到炮弹总成本的70%,75万的单价甚至超过了绝大部分二手坦克。但与数百万美元一辆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相比,炮弹地那点价格根本算不了什么。
短促的炮击,让美军装甲部队遭遇了“灭顶之灾”。
爆炸声接二连三响起。其中几次特别猛烈。应该是储备在“艾布拉姆斯”炮塔尾部弹舱内地炮弹被数千摄氏度地破甲射流击中后生殉爆。在此情况下。就算“艾布拉姆斯”拥有完善地“抑爆”系统。也无法保证坦克兵地安全。
美军地反应非常迅速。之前还在向阵地后方延伸地炮火转向了旅部炮兵阵地。
李东石来到第二个倒打火力点。正好看到刚刚出现在空中地导弹尾迹。
不是轰炸机射地导弹。而是武装直升机在数千米、甚至十数千米外射地对地攻击导弹。
火力压制非常密集。不知道刚刚威地炮兵连有没有成功撤出阵地。
不得不承认。美军地网络战系统非常强大。
从炮兵雷达探测到迫击炮弹,到压制火力落在炮兵阵地上,前后不到2钟!如果没有做为信息共享平台的网络战系统,美军的反应速度不可能如此惊人。
只是,反击来得再快,也不可能阻止迫击炮弹落下。
近30坦克与步兵战车在数秒内变成了美国大兵的铁棺材,残骸燃烧产生的火光穿透浓密的硝烟,给战场增添了几份阴森恐怖的氛围。
“指引目标!”
何建爬上火力点地时候,李东石手里的机枪已经连续响了2次,干掉了2来不及躲避的美国大兵。
“11点钟方向,25C米。”
调转枪口,李东石想都没想就打出了一个长点射。
数十颗58毫米子弹弹头穿过迷雾,将2刚刚架好M249轻机枪的美国大兵送入了上帝的怀抱。
“1钟……”
“快走!”李东石一把拽住何建,溜下了火力点。
非常及时,几颗子弹擦着何建地头盔打在了后面的土墙上。
“排长……”
“别罗嗦,跟着我。”
2人猫腰钻入地下坑道,朝附近地火力点跑去。
阵地防御作战只有2个重点:一是尽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给敌人造成无法承受地伤亡;二是尽量利用防御阵地上的所有有利条件,绝不死守一处火力点。
作为“专业”防御部队,空降兵地官兵都知道这2个教条。
只要遵守这2个教条,兵力成了次要问题,官兵素质才是关键因素。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共和国志愿军曾经创造了1名战士打退敌人0多次进攻的防御作战纪录。
问题是,很多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把作战守则忘到了脑后,面对惨烈的战斗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到达第3个火力点的时候,李东石几乎来到了阵地的最北面。
又有数辆坦克在倒车的时候被空降兵手里的反坦克导弹打成了废铜烂铁。
美军步兵的意志再顽强,在无法对付
没的空降兵的情况下,也会迅速崩溃。对战场上的有没有敌人强大、打不打得过敌人是次要问题,如果现不管做出多大牺牲都无法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