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红星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三六八章 火!火!火!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感谢书友tiger1103、石湖小鱼投2票支持!感谢书友wnai、zzxx1212、昕云、tiantian2、一切皆是天意、海上金乌、*Pany投票支持!感谢书友1107311…打赏588起点币!感谢书友l599xl、独爱疯狂打赏200起点币!感谢书友月下豹、困龙升天、zzxx1212、zjun971210打赏100起点币!

    静静的夜晚,刘一民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清晰:

    “但是,虽然列宁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要把沙皇掠夺的中国土地全部无条件还给中国人民,并承诺当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后外蒙古将自然回归中国,可苏联政府实际上仍然在支持外**立。在苏联支持下,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等人在1920年成立了蒙古人民党,领导革命。1921年3月恩琴白俄军窜入外蒙,占据库伦,拥哲布尊丹巴八世复辟。苏联红军随即进入外蒙消灭恩琴白匪军,占领外蒙。蒙古人民党随即宣布革命成功、**立,建立了君主立宪政府,哲布尊丹巴活佛再一次当了名义上的蒙古皇帝。1924年5月哲布尊丹巴活佛死后,蒙古人民党组织召开大人民呼拉尔会议,宣布取消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现在,由于日苏远东战争日军获胜,乔巴山领导的蒙古人民军余部与驻蒙古的苏联红军余部撤到了苏联境内。外蒙啊,现在是在日伪军的统治下。”

    讲到现在,刘一民才算是把外蒙闹独立的来龙去脉彻底讲清楚了。

    问题缘由讲清楚了,下来就得讲具体部署了。就听刘一民说到:“收复蒙古和远东地区已迫在眉睫,犹豫不决就会错失良机,成为国家和民族罪人,后世子孙提起来都会指着我们的坟头骂窝囊废。因此,中央赋予了东北人民抗日民主联军收复蒙古、远东的神圣职责。我们已经在白城成立了洮辽指挥部。蔡主任在那里坐镇,鲍文和李德光协助蔡主任工作,我军留在白城的骑兵部队已经兵分两路,去袭占阿尔山火车站和昂昂溪火车站。为大部队北进、西进打前站。东总决定,整编现有所有骑兵部队,编为骑兵第一至第六旅,由胡老虎统一指挥,杀向蒙古地区,首先攻占与苏联接壤的外蒙古地区,然后再回师配合120师、晋察冀军区部队收复内蒙古地区;由李清指挥三纵、九纵向北进军。收复外兴安岭以东的远东地区。三纵、九纵北进后,首先要攻占齐齐哈尔,然后沿西伯利亚铁路西进,直接攻至外兴安岭,把我们的军旗插到尼布楚条约划定的国界上,堵住苏联远东红军东进收复远东地区的通路。上述两路大军完成任务后,我军会紧急编组边防军,开到国境线上担任边防守备任务。三纵、九纵和骑纵一样,主力转身向东进击,配合主力攻占海参威、库页岛。彻底收复失地。我军主力压向吉林、间岛、安东地区,围歼关东军残部,然后北上攻击海参威、库页岛。”

    一口气讲完后,罗荣桓补充到:“西进、北上作战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要搞好后勤补给,确保弹药粮草充足;另一个是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让蒙古同胞、远东各族同胞感受到解放的幸福,真心实意的用户我们、支持我们。各部队必须进行深入的动员发动,让干部战士认识蒙古同胞、远东各族同胞被日伪奴役的痛苦。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不光是汉族人民的子弟兵。而是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子弟兵,包括远东地区的俄罗斯民族,都是我们的人民。还有一个,我军进军蒙古和远东后,要大力扩充部队,迅速组建地方政权。大力吸纳蒙古族同胞、远东各族同胞青年参军,加入我们的队伍,与我们一起奋斗。特别是骑兵部队,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骁勇善战,要多多动员他们参军,加入我们的骑兵部队。”

    胡老虎、李清、王建安三个人“唰”地一声全部站了起来,几乎是同声吼道:“请司令员、政委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罗荣桓示意他们几个坐下,又讲到:“三纵和九纵这次损失有点大。我和司令员商量了,对三纵、九纵进行紧急补充,保证两个纵队恢复战斗力。武器补充上,沈阳兵工厂新生产的八一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火箭炮、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全部装备三纵、九纵。车辆上,所有双辽之战、松辽之战、长春之战缴获的汽车、装甲车、坦克全部补充三纵,争取给三纵编配一个机械化旅。以后呢,我们生产的汽车还会陆续开上前线,装备部队。兵员补充上,允许三纵、九纵从全军各部队调兵,补齐编制,让三纵、九纵齐装满员北进。包括东总警卫团,都可以划入三纵、九纵序列。这个事情会议结束后李清、王建安去和叶参谋长、谭副政委商量,迅速完成部队调配。被抽调部队的纵队,不准推脱,不准拖延,要拿出最精锐的部队补充三纵、九纵。我告诉你们,我们的编练司令部和各警备区,正在编训大批新兵,很快就会源源不断的开上前线,补充各部队。”

    这里就体现了刘一民和罗荣桓的胸怀,叶挺和谭政在东北人民抗日民主联军中绝对是新人,刘、罗就给予了极大的信任,调配部队这样的大事都放手让他们去当家作主。难怪叶挺到了山东就不愿意走了,谭政接到命令也迅速赶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