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八二三章 用肩膀搭建的浮桥
第八二三章用肩膀搭建的浮桥
邳县自古以来就是征战地。最有名的自然是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刘备集团和吕布集团的征战厮杀了。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鬼子占领着县城和陇海路、公路沿线的村镇,建立有伪政权,的县政府撤到陇海路西南打游击,交通线南北都有八路军的根据地。这样一来,邳县境内就有三方政权。
八路军根据地的老百姓日子好过,除了交公粮、支前外,不用交钱,也没有其它的事情。八路军的政策好,参军的予以优待,当民兵的能参加训练、学文化,其它老乡只要参与支前、为抗日做贡献,都能被人看得起,受尊重。有时还能分上八路军缴获日军的战利品。如果部队住在老百姓家里,那这家老百姓就有福了,最起码院子有人扫了,水缸总是满满的,有时还能帮助干农活。
日伪占领区的老百姓那就不用提了,日伪军也要吃饭,逮住机会就出来扫dàng,抢粮、抢钱。经常有一、两个小鬼子扛着枪到村里找花姑娘。找不到就开枪杀人、放火烧房子。特别日伪军据点驻扎的村镇,小鬼子经常会把村子里的维持会长叫去,让他给皇军找花姑娘、找粮食。鸡鸭鱼肉不用说了,皇军是大大的喜欢。哪个维持会长缴的粮食少,就会被日伪军叫进据点训话,轻则挨顿臭骂,重则被狂揍一通。弄得那些维持会长们都叫苦连天,更别提老百姓了。
县政府游击根据地的老百姓也不好过,得缴粮、交钱,毕竟政府机关也好、军、民团也罢,都得吃饭。
最难过的自然是伪军占领区、和政权交叉的地方,粮食缴了一遍又一遍,日军收过是伪军收,收过是常备队、民团收,反正谁要都的给,不给就不行,除非不想活了。
8月15这天吃过晌午饭,邹七嫂就牵出骡子,套到石磨上,用眼罩把骡子的眼睛méng上,就开始吆喝牲口磨面了。
这石磨是邹七嫂结婚的时候婆婆请村里的王石匠给錾的,上下两片磨盘,上面的磨盘中间有三个石洞,中间的石洞一根铁棒,起固定作用,以便让两片圆形的石头能够相对转动。其它两个洞叫磨眼,粮食倒在上面的磨盘上,通过磨眼进入石磨中,经过上下两个磨盘上錾的沟槽磨合,小麦啊、玉米、高粱就变成面粉了。
邹七嫂吆喝骡子开始磨面后自己没有闲着,把大簸箩拿来,又把擀面杖拿来放在簸箩中,开始用箩箩面。这活邹七嫂当姑娘时就经常干。这一带的女人一天到晚两件事,一是磨面,二是摊煎饼。
这个时候邳县一带还没有水浇地,都是旱地,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高粱、红薯。小麦是经济作物,主要用来换钱。高粱虽然产量不高,营养也不行,难吃,但是长势好,这个时候已经一丈多高了,宛如青纱帐。最主要的是高粱杆收割后还能解决农民的烧柴问题,因此种的很普遍。
过去土匪多,因为没有山区可以凭仗,土匪们都藏身在高粱地里,搭个窝棚就可以四下出击,拦路抢劫,什么事情都干。当然,以高粱窝棚为基地的土匪也不同于山东响马、东北胡子、河南刀客,他们似乎没有那么强悍,胆子也小,往往是到外面作案,回到本地还得装的给真的一样,和善的很,就是老百姓说的不吃窝边草。手段也基本上局限于绑票所要赎金之类小打小闹范畴,象山东土匪那种绑架外国人、和正规军开战的事情,这地方的土匪是没胆量做的。
邹七嫂磨完面,把骡子卸了,牵到牲口棚里喂上,就去舀水洗手,开始摊煎饼。她今天磨的是小麦,雪白雪白的白面,平时都舍不得吃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一点。但是,区上的干部通知了,八路军有伤员,动员老乡们摊煎饼,慰问伤员同志们。邹七嫂是女民兵队长,就带头烙白面煎饼了。
邹七嫂的公公婆婆在日军发动徐州会战时被小鬼子杀害了,八路军来到鲁南后,邹七嫂二话不说,送男人去当了八路军,就在八路军鲁南军区洪司令手下当兵,是教五旅旅部侦察连的。前两天执行任务路过村里,还回家了一趟,把结余的津贴和作战立功后的奖励送了回来,贴补家用。
一想起男人,邹七嫂脸上就挂上了一丝羞涩。这都结婚七、八年了,娃都能给骡子添料了,男人也当八路军了,见了自己还是象个毛头小伙子一样,毛手毛脚、心急火燎的。就那一会儿功夫,男人还把孩子哄出去玩,硬是把自己抱áng上亲热了一次。羞得邹七嫂脸都火烧火烧的,硬是咬着牙不敢出声,生怕有人听见了丢死人。
男人走了,把邹七嫂的hún也带走了。她觉得这八路军就是好,会调教人。自己男人原来可是个老实疙瘩,三鞭子打不出一个响屁来。这一当八路军,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穿着军装,看上去好看了许多,也有精神头了。最让邹七嫂满意的是,男人竟然识字了,会算账了,说话办事讲理了。每一次回家都叮嘱她照顾好孩子、当民兵,参加抗日工作。这不,邹七嫂不但当了女民兵,还当了女民兵队长。
这一想男人,邹七嫂就操心开了。不知道部队最近会不会打仗,男人会不会有危险。想着想着,脑子就乱了,干不成活了,干脆起身去看了看